蕭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難,禁持閑了下湖船。
城中豈識農耕好,卻恨慳晴放紙鳶。
這是從下雨想到的兩種人(城中和農家)的不同態度,信手寫來,褒貶自在其中。春雨是農家最望的,但不知稼穡艱難只求尋歡作樂的人卻嫌他損花礙游。唐人李約《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前人詠春雨的名句:“入土一犁農父喜,損花終夜美人愁。”對比更為鮮明。蕭立之這首《偶成》命意沒有超出上面的范圍,但表現得卻別有匠心。
“雨妒游人故作難,禁持閑了下湖船。”一個“妒”字下得“狠”,作者似乎站在游人的立場上,認為春雨妒忌人們游湖,故意和人作對,它一直禁持不息,無人能游湖,只好讓湖船都停靠岸旁不能下湖了。多煞風景!其實,這是欲揚先抑,增加曲折。
“春雨貴如油”,“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對農耕有說不盡的好處,但是城中人哪里知道?他們還怨恨天公舍不得晴天讓大家痛痛快快地放風箏呢!這兩句充分贊揚春雨的好處,批判城中人的無知。“恨”字也用得“兇”和“妒”字相映照。春雨妒人,城中恨天,表面上似乎各打五十大板,實際上“妒”得正當,“恨”得無知,作者的傾向褒貶,就在這一抑一揚中表露出來。春雨妒人是擬人化的揣測,城中恨天是無知者的實錄,兩相對比,內容曲折而愛憎分明,在這類作品中還算是不失于淺露的。
上一篇:羅與之《商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周密《西塍廢圃》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