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瀑布謠并序》原文與翻譯、賞析
楊維楨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夢與酸齋仙客游廬山,各賦詩,酸齋賦《彭郎詞》,予賦《瀑布謠》。
銀河忽如瓠子決①,瀉諸五老之峰前②。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③,剪取一幅玻璃煙。相逢云石子④,有似捉月仙⑤。酒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萬丈,玉虹倒掛清泠淵。
【注釋】 ①瓠子:瓠子河,古水名,在今河南濮陽南部一帶。漢元光三年(前132年)黃河決口入瓠子河,今魯、蘇、皖、鄂一帶受災。②五老之峰,即廬山五老峰,為廬山勝景之一。③并州剪:古時并州剪刀以鋒利著稱。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有“焉得并水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詩。④云石子:元散曲作家貫云石,即該詩序中說的酸齋(貫云石自號)。⑤捉月仙:指李白。
【詩大意】 銀河像是黃河決入于瓠子河,在五老峰前傾瀉而下。我懷疑那是不是天仙織成的白色綢緞,脫離了機軸而垂掛青天。于是我想手拿一把并州剪刀,剪取一幅似玻璃一樣透明的云煙圖。我和像捉月仙李白的貫云石邂逅相遇。他酒渴得厲害,于是騎上鯨魚吸干大海,使滄海變成桑田。吸進的海水吐出來,又居然變作玉虹十萬丈,倒掛在清冷淵。
【賞析】 這首詩以浪漫主義的恣肆縱橫之筆畫出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雄奇壯觀,這一人間勝景李白等古代詩人多有贊美。楊維楨的這首詩繼承了李白《望廬山瀑布》的傳統(tǒng),開頭用“銀河”作比。李詩最后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詩則說“銀河忽如瓠子決”,表現出瀑布水多勢猛一瀉而下的氣勢。廬山瀑布氣勢磅礴,使人容易產生博大宏闊的聯(lián)想,所以這首詩的想象和比喻充滿了氣魄宏大的夸張。
瀑布是白色長條狀水流,閃光透亮,好像從天而降,以天仙織造的白色綢緞作比是恰當的。瀑布自上而下,一落千丈,快如閃電,猶如脫了機軸的綢緞,飛速自青天垂下,“素練脫軸垂青天” 一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的動態(tài)。眼觀此情此景,不禁頓生奇想:拿一把并州快剪刀把綢緞剪開。“便欲手把并州剪”,是由“素練”而誘發(fā)出的聯(lián)想,剪取的當然是“素練”。可是出人意料,卻說“剪取一幅玻璃煙”。“玻璃”取其明亮剔透;“煙”取其朦朦朧朧。瀑布飛下,云霧繚繞,水花飛濺,“玻璃煙”三字傳神寫意,繪聲繪色。此處如再用 “素練”形容,就會顯得重復乏味。對廬山瀑布的第三個比喻是 “玉虹倒掛”。虹出現在雨前雨后,橫跨藍天,極其長大。以白色玉虹比喻瀑布,二者在宏偉氣勢上是相稱的。那么為什么說“玉虹倒掛”呢?虹總是橫跨天上如橋狀,這里是縱垂而下,自然可說是“倒掛”。再者,瀑布水流上窄下寬,自然著地者為頭,山巔細處為尾,因而是 “倒掛”。古代有虹能吸飲的傳說 (見南朝劉敬叔《異苑》),瀑布落潭,水花翻滾,形如虹探頭于池中吸水吐氣,很容易聯(lián)想到虹自山巔倒掛下的形態(tài)。這樣寫也是真切傳神,獨具匠心的。
這首詩里出現的兩個人物: 作者和朋友貫云石也是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者幻想用剪刀剪開瀑布,這樣的操剪人和剪刀自然是不同凡響的高大和巨大,仿佛在廬山腳下看到一個和廬山齊高的巨人。把貫云石比作在采石磯撈月而死的李白,本身就富有浪漫情調。寫到他酒渴,不止飲斗水升酒,而是跨鯨喝干了大海。吐出之后,又化作十萬丈長虹,成了這條瀑布,這是何等宏大的氣魄和奇特的聯(lián)想啊!這種吞吐山河的氣概與廬山瀑布的雄姿是一致的,也是整篇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組成部分。
吳復曾評楊維楨的《五湖詩》說: “雄偉奇麗,逸氣飄飄然在萬物之表,真天仙之語也。” (《鐵崖古樂府》) 此詩也同樣具有這種特點和韻味。
上一篇:《州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憶秦娥》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