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頌》原文與翻譯、賞析
濟(jì)慈
1
我的心在痛,困盹和麻木
刺進(jìn)了感官,有如飲過毒鴆,
又像是剛剛把鴉片吞服,
于是向著列斯忘川下沉①: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運,
而是你的快樂使我太歡欣——
因為在林間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輕翅的仙靈,
你躲進(jìn)山毛櫸的蔥綠和蔭影,
放開了歌喉,歌唱著夏季。
2
唉,要是有一口酒! 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飲料
一嘗就令人想起綠色之邦,
想起花神、戀歌、陽光和舞蹈!
要是有一杯南國的溫暖
充滿了鮮紅的靈感之泉,
杯沿明滅著珍珠的泡沫,
給嘴唇染上紫斑;
哦,我要一飲而悄然離開塵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隱沒。
3
遠(yuǎn)遠(yuǎn)地,遠(yuǎn)遠(yuǎn)隱沒,讓我忘掉
你在樹葉間從不知道的一切,
忘記這疲勞、熱病、和焦躁,
這使人對坐而悲嘆的世界;
在這里,青春蒼白、削瘦、死亡,
而 “癱瘓”有幾根白發(fā)在搖擺;
在這里,稍一思索就充滿了
憂傷和灰眼的絕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愛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4
去吧! 去吧! 我要朝你飛去,
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車駕,
我要展開詩歌的無形羽翼,
盡管這頭腦已經(jīng)困頓、疲乏;
去了! 呵,我已經(jīng)和你同往!
夜這般溫柔,月后正登上寶座,
周圍是侍衛(wèi)她的一群星星;
但這兒卻不甚明亮,
除了有一線天光,被微風(fēng)帶過
蔥綠的幽暗,和苔蘚的曲徑。
5
我看不出是哪種花草在腳旁,
什么清香的花掛在樹枝上;
在溫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這個時令該把哪種芬芳
賦予這果樹、林莽和草叢,
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
這綠葉堆中易謝的紫羅蘭,
還有五月中旬的驕寵,
這綴滿了露酒的麝香薔薇,
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營的港灣。
6
我在黑暗里傾聽; 呵,多少次
我?guī)缀鯋凵狭遂o謐的死亡,
我在詩思里用盡了好的言辭,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現(xiàn)在,哦,死更是多么富麗:
在午夜里溘然魂離人間,
當(dāng)你正傾瀉著你的心懷
發(fā)出這般的狂喜!
你仍將歌唱,但我卻不再聽見——
你的葬歌只能唱給泥草一塊。
7
永生的鳥呵,你不會死去!
饑餓的世代無法將你蹂躪;
今夜,我偶然聽到的歌曲
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悅,
或許這同樣的歌也曾激蕩
露絲憂郁的心,使她不禁落淚②,
站在異邦的谷田里想著家;
就是這聲音常常
在失掉了的仙域里引動窗扉:
一個美女望著大海險惡的浪花③。
8
呵,失掉了! 這句話好比一聲鐘
使我猛省到我站腳的地方!
別了! 幻想,這騙人的妖童,
不能老耍弄它盛傳的伎倆。
別了! 別了! 你怨訴的歌聲
流過草坪,越過幽靜的溪水,
溜上山坡; 而此時,它正深深
埋在附近的溪谷中。
噫,這是個幻覺,還是夢寐?
那歌聲去了——我是睡?是醒?
(查良錚 譯)
【注釋】 ①列斯:希臘神話中陰間的一條河,說是人死后飲了其中的水就可以把生前的一切忘記。 ②據(jù)《舊約·路德篇》記載, 露絲是大衛(wèi)王的祖先, 原籍莫艾伯, 以后在伯利恒為富人波茲種田, 并且嫁給了他。 ③中世紀(jì)傳奇文學(xué)中常有公主、小姐被幽禁于城堡而有勇敢的騎士來解救的情節(jié)。
【賞析】 1819年5月的一天早晨,詩人搬了張椅子坐到住所附近的一棵樹下,靜聽著樹上夜鶯的啼囀聲。漸漸地,他陶醉了,甚至忘了時間在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終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跑回臥室,寫下了這首抒情名詩。
夜鶯以她動聽的歌聲感動了詩人,詩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困盹和麻木”,“有如飲過毒鴆,又像是剛剛把鴉片吞服。”這太令人吃驚了!這種感覺似乎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那美妙的歌聲相聯(lián)系,而詩人又正是通過這種感覺來突現(xiàn)夜鶯歌聲的巨大魅力的。那么,我們怎么來理解詩人此時的心情呢?是的,詩人已經(jīng)完全陶醉在夜鶯美妙的歌聲中了,歌聲使他感到了無比的快慰,但是,也勾起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詩人的潛意識里始終擺脫不掉現(xiàn)實的悲哀。他又求助于酒。那冷藏在地下多年的葡萄美酒會使詩人想起普羅旺斯的美麗風(fēng)光,想起繆斯的靈感之泉,而更多的是勾起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愁,詩人曾親身體驗了現(xiàn)實中的痛苦,他的心靈一次次承受了親人猝死的打擊。就在幾個月前,他的弟弟湯姆才因肺病死在他懷里。此時在詩人眼里,青春顯得“蒼白、削瘦、死亡”,這世界除了讓人絕望,還能給人什么呢?在這個無望的世界里,“美”與愛情也是難以久長的。詩人的這種“悲觀”(其實是對現(xiàn)實的冷靜的批判)并不是完全消極的,其中也暗含著他勃發(fā)的新的心靈的追求,這就是,在夜鶯身上尋找新的希望。“去吧! 去吧! 我要朝你飛去。”當(dāng)詩人發(fā)現(xiàn)了這無限的希望時,他甚至不再借助酒力,只信賴著詩神(酒神幫他超脫塵世,而詩神則為他描繪理想之境)。看,詩人產(chǎn)生了怎樣的幻覺:原本是風(fēng)和日麗的晴晨,如今卻變成了溫柔的夜,“月后正登上寶座,周圍是侍衛(wèi)她的一群星星。”太陽使詩人面對現(xiàn)實,月亮則可以喚起詩人無限的想象,因此,月亮成了詩人理想的寄托。以下兩節(jié)仍是這種幻覺的延續(xù)。詩人用果樹、花草,甚至 “綴滿了露酒的麝香薔薇”來裝點他的幻覺世界,使這個幻覺世界散發(fā)著芳香,充滿著活力。現(xiàn)實與幻覺世界 (理想之境)的巨大反差使詩人“幾乎愛上了靜謐的死亡”:在午夜里,傾聽著夜鶯迷人的歌聲,然后,溘然魂離人世……當(dāng)死的主題越來越強時,詩人又突然意識到另一個問題: 自己一旦死去,就不再聽見夜鶯的歌唱,這就意味著要再次失掉理想。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這里轉(zhuǎn)而成為永恒與瞬時的矛盾,于是,夜鶯又成為永恒的化身。夜鶯的歌聲并不因著饑餓的時代而失其魅力,詩人現(xiàn)在聽到的就是那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悅的,那曾引動露絲思鄉(xiāng)之情的,那讓美人兒打開窗戶,翹首期待著騎士到來的歌聲。美的東西是永恒的,而人卻不能永遠(yuǎn)享有某種美。“呵,失掉了!” 當(dāng)詩人突然發(fā)現(xiàn)夜鶯早已飛走時,頓時悵然若失,由幻想而墜入到現(xiàn)實中。這種“猛省”又是一種痛苦,因此詩人抱怨幻想只是個“騙人的妖童。”但此時詩人仍在醉迷之中,以至無法判斷“這是個幻覺,還是夢寐”,自己是睡還是醒。
整首詩在“我”與夜鶯的精神勾通中展現(xiàn)了詩人心靈的歷程,同時,又把夜鶯看成是理想與永恒的化身,在理想與現(xiàn)實、永恒與瞬時的矛盾沖突中展開詩境,使這首詩既是詩人心靈的解剖,又具有哲理意味。詩人的詩思在虛幻與現(xiàn)實,在過去、現(xiàn)在與來世之間自由飛動,形成了時空的大開闔。第七小節(jié)最集中地顯示出這一點。詩人把自己置于歷史的觀念中,通過古代帝王、露絲和孤島美女引出三種詩境,或具歷史感,或具傳說性,或具虛幻性,虛虛實實,時空瞬變,造成了詩的奇異色彩。
上一篇:《復(fù)仇的火焰(節(jié)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