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早發》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早發潼關道,微風動林木。
長峽百里去,我行正仆仆。
大風變頃刻,萬里慘以逐。
樹杪聞過沙①,何須向平陸。
我口不可開,我身只匍匐。
挽車兩少年②,行行亦長哭。
云是閿鄉人③,先世有官祿。
縣官急邊糧,十戶九逃伏④。
里長利賂錢,我故若獨速⑤。
太平做男兒,康調天亦福⑥。
所恨身不長,筋力易贏蹙⑦。
母寡已十年,蕭條但空櫝⑧。
有田不得耕,有事在忽倏⑨。
近歲嚴轉輸⑩,使者日三復。
迢迢百里途,如歷經緯軸。
我喉亢如火,我行迅如鹔(11)。
吏來督我行,躍馬恨不鶩(12)。
使者討押錢,鞭撻褫我服(13)。
我冤向孰陳(14),我目向天瀑。
語終心亦傷,聲舌色猶恧(15)。
我感少年語,涕淚泫如漉(16)。
皇明百年來,萬姓各安育。
草木亦有滋,少年爾何蹙(17)。
匈奴二三載,驕氣如鹯鹔(18)。
主將小兒行(19),焉能辨鍭鏃(20)。
爾居見爾難,不見九邊族(21)。
一夫八人管,剝削盡膏肉。
往者禁軍出,人家無完畜。
膂力代出役(22),瘁敝內供谷(23)。
土坑亦見奪,何況妻與仆。
此本無賴子,亡命人軍牘(24)。
三帥皆詭隨(25),安知有鈐束(26)。
少年爾莫苦,主上正恭穆(27)。
行當政雍熙(28),邊廷永安肅,
爾身當不勞,爾家亦永復(29)。
少年感我言,再拜向天祝:
“愿主萬年壽,保我有膳粥(30)。
愿民如春草,長養無踐殰(31)。
挽車向西去,氣色猶睦睦(32)。
[注釋]
①杪(miǎo) 樹梢。
②挽: 拉。
③閿鄉:即閿鄉縣,今歸入河南省靈寶市。
④伏:潛藏。
⑤速:征召。此句意為,由于無錢賄賂里長,所以唯獨我們被征召服役。
⑥康調 安樂和風調雨順。
⑦贏蹙:疲弱,矮小。
⑧櫝:匣子,指裝衣物糧食的器具。
⑨忽倏:瞬息之間。
⑩轉輸: 此給朝廷轉運軍糧。
(11)鹔:雁的一種。
(12)鶩:鴨子,此指像鴨子一樣迅速。
(13)褫:奪。
(14)孰: 誰。
(15)恧(nǜ):慚愧。
(16)漉: 滲出。
(17)蹙:愁。
(18)鹯鹔:猛禽。
(19)小兒行:小行輩。
(20)鍭:鏃箭的一種。金鏃剪羽為鍭,鏃:箭頭。
(21)九邊:明朝北方九個軍事要鎮的合稱。
(22)膂力:指有力氣的人。
(23)瘁敝:指病弱無力的人。瘁:憂慮勞累。敝,通“弊”,疲乏。內(nà),通“納”。此句意為,病弱無力的人交納軍糧。
(24)軍牘:軍籍。
(25)詭隨: 放肆狡詐。
(26)鈐束:管束。
(27)恭穆: 恭敬,肅穆。為贊頌皇帝的話。
(28)雍熙:和樂。
(29)復:免除徭役。
(30)膳粥:稠粥。
(31)踐殰(dú)踐踏使之夭死。殰: 流產。
(32)睦睦:和悅的樣子。
【題解】
此詩選自 《武功縣文史資料》第二輯。
【簡析】
這首詩寫作者在潼關道上與拉車運輸軍糧的兩個少年的對話,揭露了朝廷徭役的繁重和人民生活的苦難,也流露了作者歌頌朝政的思想。詩歌以敘事為主,以對話展開情節,語言口語化。
上一篇:《潼關吏》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有感》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