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章》原文與翻譯、賞析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賞析】 這是詩人創作之樹上的一枚精妙的花朵,詩行雖少,但卻包含了豐富而深邃的意義.這首詩所描繪的是兩幅畫面,這兩幅畫面是詩人為了避開抽象的說明而創造的. 在第一節所描繪的畫面中.詩人把“你”作為主體人物,圍繞著“你”這一主體人物所看到的;包括橋、風景、樓、置身于風景中的人等.構成了一幅簡潔而又雋永的風物素描畫. 在這一畫幅上,看風景的人,把。你”當作風景中的一鄙分,而“你”也把“看風景的人”當作風景來欣賞;“你”與“我”的形象互現在彼此的眼波中.正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談論刖人的同時別人也在談論你一樣.詩歌通過現實的畫面,創造了 自然美與象征性結合的意蘊,表達了 在廣閏的宇宙和漫漫人生中所融鑄著的“相對”的觀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而又是互相聯系的。這一觀念演進到人生中去,便表達了詩人略帶憂郁的感情和深邃的哲理.詩的第二節比起第一節來顯得更加深入和鞭辟入里. 第一節中,詩人只用現實中的形象來構筑畫面,目的是通過自然美與哲理的深遵美的水乳交融以達到象征美;而第二節卻是現實圈景與想象畫面的結合. 雖其仍為畫面,但它卻是對第一節畫面的豐富。對第一節詩歌意蘊的強化. 明月在姣好的夜吃伴著微風瀉進你的窗梗.你佇立窗前,會在月光流水的美妙世界產生悠遠而綿長的遐想,而也就在此時,你也許帶著你退思的全部美好進入了別人的夢鄉,“裝飾”了別人的世界。在這美好恬人的意境中.詩人在傳達美的同時,也將第一幅畫面中的觀念傳達給了我們。從現實到夢境。從白晝到夜晚,從自然到人生,從生到死,從喜到悲,從善到惡,從美到丑,從榮到辱,一切的一切都體現著“相對”的觀念,只有透悟這一觀念,才能真正透悟人生.透悟自然.透悟社會。本詩在材料安排上,詩人并沒有刻意求奇,而是力求在思想意識上創新.詩人曾這樣說過;“舊材料.甚至用爛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當。只要是新的、聰明的安排,破布頭也可以造成白紙.”(卞之琳《關于〈魚目集〉》)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之于《斷章》是“自 出心裁”的。是在創新意識下謀篇的,這也正是此詩意蘊深遵豐富的原因. 此外,此詩在發人以思,含蓄蘊藉方面也很有特色.作者在《雕蟲紀歷 ·序》中說;“我自己著重含蓄,寫起詩來就和西方有一路詩的著重暗示性,也自然容易合拍.”這里“西方有一路詩”指20年代影響我國的法國象征派.在《斷章》中,象征派詩歌的影響很明顯. 這首詩語言運用與內容和諧統一。第一節用 了動詞“看”,第二節用 了動詞“裝飾”,這兩個動詞將兩節的主客體連接起來,在連接同時又使主客體轉變,使句子首尾相聯,加強了語言的詩化密度,讀之使人產生語音與語義上回旋往復,縈回如縷的美感.
上一篇:《散后(節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旗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