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僉憲謁韓公祠
開府臨荒裔(2),垂衣荷圣明(3)。
文章資舊學(4),鈇鉞仗專征(5)。
王者親推轂(6),書生愿請纓。
百蠻歸率土(7),萬里倚長城。
絶徼標銅柱,中軍吹玉笙。
推心諸將喜,落距遠人驚(8)。
遺貌丹青古(9),登堂俎豆榮(10)。
云旗摩嶠色(11),天馬撼江聲(12)。
風壤留南紀(13),鄉邦仰后生。
朱方誰作鎮(14),白面且談兵(15)。
多壘猶懷辱(16),前籌敢好名(17)。
斯民憂反側(18),吾黨愧昇平。
野戍聞宵柝(19),春山候火耕。
向來瞻拜地,無奈宦游情(20)。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正德庚辰四月二十七日廣西進兵
(1)張僉事:名芝,字廷毓,明代歙縣(今屬安徽)人,中進士,正德(一五○六——一五二二)間爲廣西僉事。 韓公:名雍,明代長洲(廣東番禺)人,字永熙,正統(一四三六——一四五○)進士,授御史,巡撫江西。后爲兵部右侍郎,坐累貶官,至廣西參贊軍務。曾在廣西桂平縣大藤峽鎮壓農民起義。后丁憂歸里,卒于右都御史任。韓祠在廣西蒼梧,今毀。
(2)開府:建立官署,自選僚屬。 荒裔:邊荒之少數民族地區。
(3)垂衣:諛頌封建帝王的所謂無爲而治。 荷:感激。
(4)資舊學:依仗舊學。
(5)鈇鉞:鈇同斧,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亦泛指刑戮。 專征:古帝王授諸侯將帥掌兵權,有時可不待王命而自得征伐。
(6)王者:指天子。 推轂(gǔ 古):推薦人才。
(7)率土:爲率土之濱的略稱。即四海之內。 《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8)距:鷄附足骨,鬬時所用刺之。一説“釣鈎上的倒刺”。這裏比喻韓軍的戰略戰術。 遠人:遠方少數民族的人。
(9)遺貌:指韓公遺像。
(10)俎豆:盛有祭禮的器皿。 榮:繁多。
(11)云旗:畫上熊虎之旗,高擎入云。 摩:接觸。 嶠:高尖的山。
(12)天馬: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
(13)風壤:猶“風土”。駱賓王《與親情書》:“風壤一殊,山河萬里。”南紀:南方。
(14)朱方:地名,屬春秋時吳國。齊慶封奔吳,吳封以朱方之地。此處指已降伏之少數民族地區。
(15)白面:即白面書生。
(16)多壘:《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意即不能以德化臣服少數民族,專靠筑壘征伐,士大夫當以此爲辱。
(17)前籌:代人籌劃。 敢:即不敢。
(18)斯民:百姓。 反側:謂被降伏者的反覆無常。
(19)宵柝(tuò 唾):夜間更梆聲。柝,木梆。
(20)宦游:在外爲官。
周用
周用(公元一四七六——一五四七),字行之,明代吳江(今江蘇吳江縣)人。弘治進士,與魯鐸同年。初授行人,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恭肅。有《周恭肅集》。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江
上一篇:馮敏昌《三門砥柱歌》懷古詠史詩詞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中秋湘南樓餞張昭州》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