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北宋江西詩派的重要詩人,《示三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早年生活窮困,老婆孩子都難以撫養,有時不得不寄食岳丈家。后來他出任徐州州學教授,妻子、孩子才從外婆家歸來,父子相見,別有一番滋味。他的《示三子》一詩真實地描繪了相見時的一幕: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既然已經忘卻了,怎么又“不可忍”呢?這是詩人用一種隱約曲折的方式,表達自己心靈深處的矛盾和痛苦。愛子之情,人皆有之,詩人也深深喜愛自己的子女。他多么希望孩子們長久地留在自己的身邊,即使暫時離開了也希望他們早些回來。如果兒女們要遠行,則更使他加倍地擔心,在父親的心里怎么可以忘卻呢!“即相忘”三個字內含有深沉的悲痛和哀怨。當初送別的悲痛,他在《送內》一詩里有著真實的記敘:
夫婦死同穴,父子貧賤離。天下寧有此?昔聞今見之!母前三子后,熟視不能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發,已知生離悲;枕我不肯起……
如今,游子從遠方要歸來了,使詩人激動不已。一個“忍”字使畫面化靜為動,表現了父親對愛子的熱情呼喚,刻劃出詩人眷眷的心。
這兩句詩以“忘”和“不可忍”互相對立矛盾的詞語,表現了生活中的哲理。
接著詩人寫自己一旦見著兒女們是怎樣的如醉如癡,“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多年的夢想成為現實,兒女們已經站在面前,可是怎么也看不清他們的眉目。這大約是由于窮困潦倒的困苦生活,使詩人的眼睛已提前“花”了,因而看不清,或者是由于和兒女們分別的時間太久,孩子們離家時又很幼小,故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說法。從盼望到“略不省”,此中綿長的意境是耐人尋繹的。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承上寫他的愛子之情,詩意也步步深入,漸近高潮。由于異常激動而說不出話來,這是無言的愛。博大深沉的愛往往是難以用簡單的言語來表達的。唯有如此,才足以寫得有血有肉。多年來,詩人經歷了多種磨難,殷切盼望有一天能共享天倫之樂,今天終于盼來了。“淚盡”后“一哂”,由哭而笑,何等深情!誰能不為詩人這熱得發燙的情感而感動呢!
詩的結尾,“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由于思念之切,一旦如愿,猶恐是在夢里。這是樂章的末段,含蓄、深沉,緊扣命題的中心。以“心未穩。結束全詩,顯得余音裊裊,言盡意長。如若沒有極其深刻而真切的人生體驗,是不容易找到這種最佳的抒情方式的。
陳師道這樣的詩,所以使人感到渾然天成,一則是因為有真情實感,二則是因為還沒有落入學黃庭堅的樊籬,因而出語自然,文風樸實真摯感人。
上一篇:《石頭城·[唐]劉禹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示秬秸·[宋]張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