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鮑照1
仙鼠伺暗2,飛蛾候明,均靈舛化3,詭欲齊生4。觀齊生而欲詭,各會性以憑方5。凌燋煙之浮景6,赴熙焰之明光7。拔身幽草下8,畢命在此堂9。本輕死以邀得10,雖糜爛其何傷!豈學山南之文豹11,避云霧而巖藏。
1 鮑照(約416-466):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長于樂府,尤擅七言歌行,也擅賦和駢文。有《鮑參軍集》。2 仙鼠:蝙蝠的別稱。3 均靈舛(chuan)化:意為都是生靈而稟性相背。舛:彼此相違背。4 詭欲齊生:意為一樣生存,但欲望相違。5 各會性以憑方:意為各自根據天性而采取不同的生存方式。6 凌:越過。燋(jiao):備作引火之炬的柴枝。浮景(ying):形容漂浮的煙氣。景,同影。7熙焰:光明閃亮的火焰。8拔身:脫身。9畢命:死。10邀得:意為爭取成功。11文:通“紋”。
【析點】 “飛蛾撲火”常被寓以自取滅亡的貶義,而這篇小賦,卻以熾烈昂揚的情感,熱情謳歌“飛蛾撲火”的勇敢無畏精神,賦予了飛蛾這小小的生靈以嶄新的形象。
作品開篇即以蝙蝠與飛蛾對舉,點明飛蛾“候明”的特征。“伺”、“候”二字頗為傳神,分別刻畫了“仙鼠”陰險窺探和“飛蛾”翹首企盼的神態。“仙鼠”這里實指那些為利祿而競奔的小人,“飛蛾”實為作者光明磊落人格的比照,反映出作者不恥與小人為伍的態度。“凌燋煙”二句具體描述飛蛾“候明”的動作。“凌”、“赴”二字用得精當,盡現飛蛾無畏的精神與氣概。“拔身幽草下,畢命在此堂”句則織入了作者自己“才秀人微,取湮當代”(鐘嶸《詩品》)的不幸遭際,萬千感慨皆寓言外。接著對飛蛾熱情謳歌。“雖糜爛其何傷”,格調高昂,借飛蛾之撲火體現作者自身為國赴難的獻身精神。最后與開篇的對比手法相呼應,另用身披錦繡的“文豹”與飛蛾對舉,體現了作者對那些養尊處優、貪生怕死的士族門閥的極大蔑視。
作者以飛蛾自勖,表達了追求自由的心境以及“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詩《代出自薊北門行》中句)的政治理想,立意高遠,新鮮警動。同時賦中也傾注了作者懷才不遇、憤世疾俗的抑郁不平之鳴。雖然鮑照最后因子項作亂為亂軍所殺,赍志以歿,令人扼腕嘆惜,但賦中所頌揚的飛蛾精神卻激勵著后代一批批志士仁人,奔向光明,義無反顧
上一篇:《飛來洞避暑》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首飾衣裳》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