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問陶
風回五兩月逢三,雙槳平拖水蔚藍。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
張問陶是清代中葉“性靈”派的重要詩人。他的詩歌善言情理,工于寫景,頗能在前人之外另辟新境。這首詩是他嘉慶十八年(1813)春經過“陽湖”亦即江蘇常州時所作。全詩除了第一句中的“五兩”指古代船上一種用羽毛制作的測風儀之外,其他詞句都相當通俗,并不艱深。它的內容,就是描繪道路中所見的自然景色。
這首詩總共只有四句二十八個字,寥寥數筆,即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春色圖。晚唐詩人杜牧有一首著名的《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繪江南春花,推為絕唱。但是,從詩歌出現的有關意象來看,杜牧疊用了一連串的事物,其中明確具體的就有啼鶯、水村、山郭、酒旗、樓臺、煙雨等等。而張問陶在這里,實際上卻僅僅布置了風、水、桃、柳四樣東西,并且其中主要的就是桃花和楊柳。詩人正是捕捉住桃花、楊柳這兩種富有代表、象征意義的典型形象,展現出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江南風景圖卷。
然而,就是用桃花、楊柳來刻畫陽春景色,這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是俯拾皆是、屢見不鮮的。遠的不說,就在張問陶稍前,趙翼《清明后一日,松枰前輩招同西巖、涵齋、棕亭湖舫雅集》六首之一曾寫道:“多煩折簡到潛夫,出郭尋春興不孤。千樹桃花萬楊柳,揚州城外小西湖。”詩歌作于乾隆五十年(1785),題詠揚州城外“瘦西湖”的春光。從遣辭選語來看,張問陶詩中的“百分桃花千分柳”,和趙翼詩中的“千樹桃花萬楊柳”并沒有什么差別,并且同樣都安排在第三句。因此,很可能張問陶就是直接從趙翼這位“性靈”派前輩那里受到啟發,繼承而來的。
但是,就全詩而言,張問陶可謂后來居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當然,這同詩歌的前面兩句有關——趙翼“出郭尋春”云云,是敘事;張問陶“風”、“水”云云,則畢竟也是寫景,對于全詩起著烘托作用。但是,最關鍵的卻還在后面兩句,而不同的也就是最后第四句。趙詩“揚州城外小西湖”,只是點明“千樹桃花萬楊柳”的地方所在,對于寫景則語同虛設,徒費筆墨,收不到什么效果。而張詩“冶紅妖翠畫江南”,“紅”和“翠”好似李清照《如夢令》詞“綠肥紅瘦”一樣,將具體的“百分桃花千分柳”抽象為兩種顏色,并賦之以通常形容美女的“妖冶”情態,這自然界的桃花、楊柳,就巧奪天工,“畫”出了陽春三月的江南風光,色彩鮮明,動靜相宜,充滿一派生機,讀來令人陶醉。
上一篇:張問陶《讀《桃花扇》傳奇偶題八絕句(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龔自珍《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 (其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