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原文與翻譯、賞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寄北: 此為作者在巴蜀時寄給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故稱“寄北”。
【詩大意】 你問我歸家的日子,我還無法預期;巴山的夜雨下個不停,漲滿了秋池。到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同坐窗前、共剪燭火;追述今日夜雨聲中對你的懷念之事。
【賞析】 這首小詩是李商隱宦游至巴蜀時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這是一個秋天的夜晚,綿綿不絕的秋雨不斷敲打著詩人客居的驛館,也不停地喚起長夜不眠的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懷。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愁苦和渴望團聚卻又身不由己的悲哀匯合在一起,溶鑄成了這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第一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扣住 “寄北”的主題,回答遠方妻子的問訊。妻子寫信詢問歸期,顯然是希望宦游在外的丈夫能早日回到自己的身邊。這當中所包含的深深思念,詩人當然體會得出來。然而,客居他鄉(xiāng),自己又何嘗是心甘情愿。恰如一句詞所言: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留下瀟湘去?”(秦觀《踏莎行》) 古往今來無窮的離恨,大多是為命運驅使、身不由己。所以詩人無奈地答道: 你問我何日歸家,我自己也無法預期。這一茫然的回答,將羈旅之愁、人生之慨不留痕跡地表達了出來。
接下來,詩人宕開一筆,向妻子描述了此刻巴蜀的景色:“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頗具匠心的一句。乍看上去這句詩似與上句并無聯(lián)系,而實際上,這正像電影藝術中烘托氣氛的空鏡頭,將首句中包含的愁思無限放大。綿綿密密的秋雨籠罩夜空,將秋池漲滿,這不正是詩人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恨的形象體現(xiàn)嗎? 古人云:“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六一詩話》),這句詩正實現(xiàn)了這一境界。
接下來,詩人以十分新奇的構思,巧妙地向妻子傳遞了他對家人的思念和安慰:“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勾勒出一幅未來景象:“歷經(jīng)磨難的詩人終于回到了妻子的身旁,共坐窗前,傾訴衷腸。說不完的思念之情,從那頻剪燭花的動作中生動地被形容出來。這時候夫妻二人在團聚的歡樂之中,回顧了昔日盼歸而不能歸,在夜雨聲中受離別煎熬的痛苦,那孤獨的余痛更襯托出團圓時的欣慰。詩人寫出這樣美好的憧憬,正是在向妻子曲折表達他那同樣無法抑制的思念之情。任何虛幻的想象都是現(xiàn)實情景的一種折射,也都是現(xiàn)實匱乏的一種補償。這“卻話”的場面恐怕早就是詩人夢魂縈繞的了。從另一角度講,詩人將這美好的未來描繪出來,也是為了讓妻子在失望中看到希望。今夜是苦,但這苦在重聚時將成為佐歡的話題,到那時不是更值得人回味嗎?
四句小詩,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虛實相生,真正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享受。
上一篇:《夏日絕句》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大好年華》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