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挽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卡爾杜齊
你曾伸過嬰兒般小手的
那株樹木
鮮艷的紅花盛開著的
綠色的石榴樹
在那荒蕪靜寂的果園里
剛才又披上一抹新綠
六月給它恢復了
光和熱
你,我那受盡摧殘的
枯樹之花
你,我那無用的生命的
最后獨一無二的花
你在冷冰冰的土地里
你在漆黑的土地里
太陽不能再使你歡愉
愛情也不能喚醒你
(錢鴻嘉 譯)
【賞析】 意大利統一后,卡爾杜齊的詩歌創作已不再像《撒旦頌》等前期詩作那樣鋒芒畢露。他要做一個“偉大的手藝人”,不僅要寫出力量和信念,而且要使詩的形式臻于完美。本詩就是他追求純美藝術的成功之作。
詩人是以“樹木”這個意象來結構整首詩的。乍一看,你會感到這是詩人在某一刻跟一株石榴樹的對話。然而,這“一刻”反映的是這株石榴樹的整個榮衰過程和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你曾伸過嬰兒般小手的/那株樹木”,這是一個多么鮮明的意象!樹木這個象征意象,當它有了一雙“嬰兒般小手”的時候,它就立即讓人感到了一種活力,感到了生命力的旺盛。隨后,詩人又擴展了這個意象:“鮮艷的紅花盛開著的/綠色的石榴樹。”鮮艷的紅,濃濃的綠,這不僅給人以春天的氣息,且讓人感到豐收可望,生活無限美好。這是詩人對人的童年時代的形象描述。“在那荒蕪靜寂的果園里”,這是一種不祥的聲音,但詩人隨后寫道:“剛才又披上一抹新綠/六月給它恢復了/光和熱。”生命的綠色依然濃艷,六月的時光更讓人充滿奮斗的激情,因此,雖是面對一片 “荒蕪靜寂的果園”,正處于青壯年的人們也要有所作為。但當樹木枯衰,秋霜不斷地襲來之時,樹梢上即使仍掛著一朵殘花,又怎能留得住青春年華呢?人經過奮斗,歷盡艱辛,終于到了暮年,現在不但不能為一生功業感到榮耀,反而只能哀嘆人的老而無用。詩人向往著永不止息的戰斗,但在這里,悲觀的情緒也侵襲了他,他甚至不能不想到死后的景象: “你在冷冰冰的土地里/你在漆黑的土地里/太陽不能再使你歡愉/愛情也不能喚醒你”。在詩人的想象中,人死后似乎仍有感覺,但除了感受“冷冰冰的土地”之外,不能再希望得到什么。這種深沉的哀傷正反襯出詩人對生命的熱愛。
全詩共四節,每一節都暗示著人的生命的一個階段:從童年直到死后。這四個階段又對應了一年中的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以春夏秋冬來比喻人生的各個階段并不新奇,但詩人把描寫重心放在一株樹木上,突出這株樹木在它成長的各個階段、各個季節的不同特征,同時又把人生各階段的特征融匯進去,這就更加突出了樹的象征意義。
時間的大幅度跨躍,生命衰摧的漸次變化,以及前后各階段之間的鮮明對比,都使人感到一種緊迫感。人在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死亡,青春歲月不可能永遠留駐。古往今來,曾有多少人吟唱過生命的挽歌,但卡爾杜齊的這首挽歌開辟了一個新境界,使你不能不再一次沉思人生。
上一篇:《發現》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叫賣》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