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
西郭子僑與公孫詭隨、涉虛俱為微行1。昏夜逾其鄰人之垣2,鄰人惡之,坎其往來之涂而置溷焉3。一夕,又往,子僑先墮干溷,弗言,而招詭隨,詭隨從之墜,欲呼,子僑掩其口曰:“勿言。”俄而涉虛至4,亦墜。子僑乃言曰:“我欲其無相咥也5。”
君子謂:“西郭子僑非人也。己則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禍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1西郭子僑、公孫詭隨、涉虛:皆人名。微行:走小路。2逾(yu):越過。垣(yuan):墻。3坎:凹陷處。溷(hun):廁所。4俄而:片刻。5咥(xi):譏笑。
【析點】 子僑“墮于溷”是因他不慎。其友詭隨食同一惡果,則是子僑“弗言”且“招”所致。此后,子僑又“掩”詭隨之“口”,令朋友涉虛又遭同樣厄運。子僑的辯解是“欲其無相咥”,這不僅沒能減輕他行為之丑惡,反而更暴露了其自私的用心。因此,作者指責子僑“包藏禍心以陷其友”,可謂恰如其分,一針見血。儒家說“仁者愛人”,又言“‘仁者人也”,作者批評子僑“不仁甚矣”,怒罵子僑“非人”,也實不為過。顯然,作者通過這篇短文,主張對朋友要有仁愛之心,這無疑是可取的。它進一步引人深思:朋友之交應建立在怎樣一個基礎上? 應怎樣交友? 這些個大題目,非短文可論。就子僑之行為而言,惟消除其個人的極端私心,才是治療其惡行的良藥。
此文記事形象生動,人物心態由于細節細膩而活現;議論痛快淋漓,“嘻笑怒罵皆成文章”
上一篇:《姚元素黃山記引》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宇文士及割肉》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