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潼關不下山僧》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與君同在苦空間①,君得空門我愛閑②。
禁足已教修雁塔③,終身不擬下雞山④。
窗中遙指三千界⑤,枕上斜看百二關⑥。
香茗一甌從此別⑦,轉蓬流水幾時還⑧。
[注釋]
①苦空: 佛教語,佛教認為世俗間一切皆苦皆空,因名世俗為苦空。
②空門: 佛門。
③禁足:裹足,指裹足不下山。教: 使。
④擬: 打算、計劃。雞山: 山名,即僧人所在之山,似指后世所稱的鳳凰山,此山距潼關很近,在明清潼關古城內西南方。
⑤三千界: 佛教語,即三千大千世界。佛家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周山為外廓,謂之為一小世界; 一千個小世界合起來就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就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就是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⑥百二關:指雄險的潼關。百二:一說是以二萬人能敵100萬人,一說是100萬的二倍,皆用來形容地勢的險要。《史記·高祖本紀》云:“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蘇林解釋說: “秦地險固,二萬人足以當諸侯百萬人也。” 虞喜解釋說“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
7茗 (míng):茶。甌(ōu):一種盛物的小盆,此指茶杯。8蓬:草名。蓬蒿秋天干枯根拔,風卷而飛,故稱為轉蓬。轉蓬和流水皆用來比喻詩人漂泊不定。
【題解】
此詩選自 《全唐詩》。
【簡析】
本詩描寫了潼關的一個僧人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漂泊不定相見無期的一絲惋惜。詩歌淡遠高潔,洋溢著悠然閑適的超逸之氣。
上一篇:《行次潼關題驛后軒》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過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