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裕釗
功名富貴盡危機,烹狗藏弓劇可悲。
范蠡浮家子胥死,可憐吳越兩鴟夷。
張裕釗(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今武漢市)人。曾參加曾國藩的幕府。工書,有名于世。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禍福相因的辯證關系。這首詩以歷史作為鑒鏡,指出“功名富貴盡危機”,即功名富貴往往是產生危難的根源,是頗有哲理的。《史記·勾踐世家》載越王勝利后,“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范蠡勸說文種離開越國,是他深知恃功居位的禍害。“烹狗藏弓劇可悲”,就包含著這層意思,有歷史作為根據。“烹狗藏弓”,比喻功臣受害。“范蠡浮家子胥死”,這不分明是“劇可悲”嗎?劇,“很”意,以示“可悲”的程度之深。《史記·貨殖列傳》記道:“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范蠡出走后浮于五湖水上,沒有被妒賢忌能的勾踐所害,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他激流勇退的表現。可是為吳國立過大功的伍子胥,到后來卻被吳王夫差殺死,用皮袋子(鴟夷)裝著投進江里。“可憐吳越兩鴟夷”,是指越國的范蠡和吳國的伍子胥兩個人的結局都不佳。伍子胥是“鴟夷”,沉江而死,范蠡“浮家”,實際上也是一個“鴟夷”,后來他的隱號不就叫“鴟夷子皮”嗎?
這首詩通過對吳越歷史的吟詠,告誡人們不要去熱衷于“功名富貴”,因為富貴中埋伏著禍害。這是很有警世作用的。
上一篇:《嘆墻下草·[明]高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吳興雜詩·[清]阮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