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郊
旭日朱樓光, 東風不驚塵。
公子醉未起, 美人爭探春。
探春不為桑, 探春不為麥。
日日出西園, 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 不入五侯宅。
《開無遺事》記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車跨馬,供帳于園圃,為探春之宴?!边@首五言古詩所寫的,就是長安士女探春之游引起的詩人的感慨。通篇字平句順,卻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自成一家。
《長安早春》這一詩題為我們點出了地點和時間。首句“旭日朱樓光”,寫晴和日麗的早春時令,旭日東升,普照萬方,長安五侯宅第的朱樓在融融的春光中閃耀奪目。第二句“東風不驚塵”的“驚”字用得妙極,這是孟郊的煉字法,把晴朗如洗的早春的季節特征表現得準確而生動。在這大好的春日,沉湎酒色的公子還在酣睡,城中美人競相出郭作探春之游。風和日麗,了無纖塵,這些衣錦繡的美人,在無邊春光的勝日款款邁出朱樓,興意盎然地去尋芳探春?!疤酱翰粸樯?,探春不為麥。日日出西園,只望花柳色”這四句,直接、明白地寫出她們是借探春消閑解悶。他們所探的只是艷陽美景花紅柳綠,絕非桑、麥等農作物的長勢。而田家百姓在這早春時節所關心的是什么呢? 詩中沒有寫,但讀者卻能從美人“探春不為桑,探春不為麥”的字面而得出結論:田家百姓所關心的是桑麥的收成。對農民來說,花再紅,柳再綠,景再美,并不能止饑解渴。貴賤懸殊、階級對立,盡在不言中。寫到這里,詩人不由得發出慨嘆:“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是啊,田家的春光絕非五侯宅的春光。長春早春本來是貴族和農民所共有的,可是他們所處的地位不同,心態不同,對春光的感受也就不同。詩末這十個字,形象地活畫了封建貴族的不知稼穡之艱辛,這就賦予了這首詩以積極的社會意義。
上一篇:《長安古意·唐·盧照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聞省城急報·明·袁宏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