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索夫·我的詩》中外哲理詩賞析
我的詩啊!活生生的見證人,
為淚海里的世界作證!
你們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里,
在心靈的風暴中誕生;
象海濤沖擊巉巖峭壁一樣地
去沖擊人們的心!
涅克拉索夫是19世紀中期俄國平民知識分子革命時期最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譽之為“俄羅斯文學中最偉大的詩人”。他既繼承了普希金、萊蒙托夫等的優良傳統,又把選取新的生活素材,開掘新的主題為己任,隨著時代生活的變化,使詩歌緊密結合當時的政治斗爭,在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公民責任感的驅使下,一面以詩歌為投槍、匕首,向封建農奴制,向貴族地主階級發動猛烈的進攻,一面用一顆赤誠的愛心去報效祖國,點染革命之火,喚醒社會底層水深火熱中的人民,開拓了一代新的詩風,從而把俄國詩歌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我的詩》就是他這種創作綱領的一個凝練的自我剖析。
這首詩只有6行,僅僅使用了3個極為通俗的比喻,就從詩歌與時代、詩歌與詩人、詩歌與人民這三層關系之中,道出了詩歌創作的真諦,借用形象的比喻,精辟地論述了創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且可以推動生活的深刻藝術哲理,而其中的核心問題,就是詩人的藝術使命問題。
涅克拉索夫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父親是個殘暴的軍官,他從小耳聞目睹了農奴主的殘暴行徑,勞動人民不幸的遭遇、痛苦的呻吟,這些,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沉重的陰影。1838年,專制的父親執意將他送進彼得堡軍事學校,倔強的涅克拉索夫公然違抗父命,徑自到彼得堡大學去旁聽,狠心的父親斷然拒絕了一切經濟供給。從此,還不滿17歲的涅克拉索夫就長期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他出入于貧民窟的陋室,忍饑挨餓,從事過各種各樣的艱苦勞作,飽嘗悲苦辛酸。與勞動人民同甘共苦的命運使他成為一名公認的“有知識的無產者”和“城市貧民的真正代表”,成為反映千百萬勞苦大眾的代言人和農民革命的忠實表達者,因此,詩中詩人一開始,就以第一人稱親切而又莊嚴地高呼:“我的詩啊!活生生的見證人,/為淚海里的世界作證!”顯然,是悲慘的生活經歷,革命的世界觀使詩人將自己的詩視為時代生活中,象征被壓迫、被剝削者的“淚海”世界的“見證人”的,因為他一貫反對脫離現實的純藝術觀點,他認為,詩人應該積極投身時代的生活和斗爭,在《詩人與公民》一詩中,他就直言不諱的唱道:“你可以不做詩人,/但必須做一個公民。”正是這種肩負公民義務的強烈藝術使命感,更加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激情,在下面的詩句中,緊接著他筆鋒一轉,用復數第二人稱“你們”,同自己的“詩”親切地敘說起來。是啊,只有真誠的詩人,才會有真誠的詩,也才會有真誠的讀者。涅克拉索夫的詩作之所以感人肺腑,靠的不是花前月下的呢喃軟語,而是誕生于“生死攸關的時刻里”,“心靈的風暴中”的革命激情。這并非詩人毫無閑情逸志,而是疾風暴雨的時代和詩人深沉的社會良知所使然。惟其如此,他的詩句才能“象海濤沖擊巉巖峭壁一樣地/去沖擊人們的心!”一句話,去激發人民的斗志和勇氣。這正體現出詩人強烈的革命責任感。他的詩因此而被稱為“俄羅斯人民聲音的反響”。
這首短詩,以不多的話語,通過形象的比喻,生動地反映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即以藝術作品反映生活,再現生活、說明并評判生活的戰斗美學原則。它凝練地將詩人高度的藝術責任感、創作使命濃縮在6行詩中,直抒胸臆,一氣呵成,充滿濃厚的時代色彩,可以稱得是言簡意賅,道理深刻。《我的詩》,確切地說,應當是“人民的詩”!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涅克拉索夫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詩歌思想是與人民的思想分不開的,他的悲哀是與充滿俄羅斯土地的偉大人民的悲哀分不開的,他相信正在愚昧的人民群眾中醞釀著偉大力量,只有由于人民的覺醒,才能期待向新的和好的命運轉變。”因此,《我的詩》又是詩人赤子般拳拳之心的印證。這何嘗不是每一個時代的戰斗歌手的共同特征呢?
上一篇:《帕斯捷爾納克·我生性就是如此》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特瓦爾多夫斯基·我真不知道我該怎樣愛》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