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庸《蒼蠅之滅亡》原文|注釋|賞析
已經是暮春時節,天氣漸漸地熱起來了,有幾天甚至帶著些夏意。于是,我忽然想到,在鄉下,現在已經有蒼蠅出世了。
說起鄉下的蒼蠅來,真是洋洋乎大觀,尤其在夏天,尤其在廚房和廁所里。鄉下人的夏天的廚房,可以說一半是蒼蠅之所有。在飯鍋周圍,在茶缸邊緣,在每碗菜上,在每盆湯中,莫不駐扎著它們的水陸軍隊,成千成萬,還有大批的空軍,嗡嗡地在盤旋。當飯菜移到食桌上去時,蒼蠅軍也跟著加以保護,使人們不能下箸。
鄉下人的廁所,多半是一口大缸,設在屋外的空地上——不過這也許只有我們的鄉下是這樣——,叫做露天糞缸。這露天糞缸,便是蒼蠅軍的大本營,也是蒼蠅軍的教練所,梁任公曾用以比喻擾攘爭奪的人類的蛆蟲,便是在露天糞缸中受訓練的預備軍。人們到這地方去稍微的驚動,蒼蠅們便一轟而起,作總攻擊:小便的時候,攻擊你的臉,大便的時候,攻擊你的屁股,斷難幸免的。
這樣的蒼蠅,不但從衛生的見地看來,其為禍甚于洪水猛獸,就是無端騷擾使人不能安靜這一點,其罪也已不小了。
然而鄉下人對于這樣的蒼蠅,卻很能容忍,并無滅此朝食之意。推其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他們對于自己的抵抗力,自信極深,看得區區蒼蠅,決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所以他們毫不相信衛生家的話,把蒼蠅群集過的飲料食料,滿不在乎地裝進自己的肚子去,甚至在飯里茶里雜著一二個死蒼蠅吃下,也決不介意。在他們看來,衛生家們的恐怕被蒼蠅害了性命,實無異于杞人憂天。而事實上,蒼蠅對他們也確乎不能為害。鄉下人很多活到八九十歲,也是吃過不計其數的蒼蠅所下的毒菌的。
第二,他們深知蒼蠅這東西是撲滅不完的,在他們目前的生活中。產生蒼蠅的是他們的廚房和糞缸,他們的廚房和糞缸之所以產生蒼蠅則因為腐臭和齷齪。然而腐臭和齷齪,其實是構成他們的生活的主要元素。他們每日所吃的只有腐臭的東西,則他們的廚房焉得不腐臭,他們的房子沒有設一個清潔的廁所的地位,只好把尿屎置諸露天,則他們的糞缸焉得不齷齪。二者未除,則蒼蠅終不能撲滅。撲而不能滅,則撲之何為? 況且他們有太多的工作,須用全副的精力,若將這精力分出一部分去撲不能撲滅的蒼蠅,結果反致減損了建設的工作,無益而反有害,實在是不合算的事。因此,他們寧可鍛煉自己的抵抗力,使蒼蠅不能為害,卻不去徒勞地撲蒼蠅。
蒼蠅,小物也,為目光遠大之士所不屑談者。然而,在實際上,蒼蠅之所以存在的問題,卻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從蒼蠅之小,是也可談到大問題的。
據我看來,蒼蠅的生命是要和現代文明的歷史一樣長久的,因為它根本是古代乃至現代的文明的產物。古來的文明產生了一種過著腐臭齷齪的生活的人類,因而又產生了蒼蠅。這種人類的生活一日不改善,則蒼蠅一日不會滅亡。
蒼蠅以及和它類似的東西,在今日,一定是充斥于世界各國的大部分的。說中國最富于這類東西倘若不錯,則美國也決不會少。
蒼蠅是可惡的,但痛惡蒼蠅者,當明白蒼蠅的社會的根據。蒼蠅是要滅亡的,但它的滅亡,必待它的根據絕滅以后。
真正有志徹底撲滅蒼蠅的人們,先當認識根本的撲滅之道。
(1983年三聯書店版《徐懋庸雜文集》)
賞析 本文寫于1934年初,最初收在作者的《打雜集》中。徐懋庸在這篇雜文中講了這樣一個道理:蒼蠅產生于腐臭和齷齪,而人類中的勞動階級也正“過著腐臭與齷齪的生活”,這正是蒼蠅的“社會的根據”。因而,人類要徹底撲滅蒼蠅,必先改變自己生存的這個社會。可見《蒼蠅之滅亡》決不是一篇號召消滅蒼蠅和講究衛生的文章,它的深意在于鼓動人們推翻舊的社會制度。這是一個有著強烈政治性的主題,是真正的革命宣傳。然而文中并無一句標語口號,也不作聲嘶力竭的吶喊,而是從夏天蒼蠅作孽這一特殊的視角入筆,從容不迫地進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從一個具體可感的小角度,推論出迪人醒世的大道理。
文章開始,作者不惜筆墨,形象地描繪了蒼蠅軍在鄉下廚房和廁所橫行稱霸的情景。廚房的一半幾乎歸它們所有,“在飯鍋周圍,在茶缸邊緣,在每碗菜上,在每盆湯中,莫不駐扎著它們的水陸軍隊,成千成萬,還有大批的空軍,嗡嗡地在盤旋。”廁所更是蒼蠅軍的“大本營”和“教練所”,尤其當人們大小便時,必遭它們“一轟而起”的“總攻擊”。作者在這里采用了不無幽默筆調的寫實手法,唯有寫實,方能突出鄉下人生存環境的骯臟與惡劣。文章接著順勢而下,探究鄉下人所以容忍蒼蠅的原因:就主觀方面講,是“對于自己的抵抗力,自信極深”,其實是精神的麻木;就客觀方面講,乃是貧窮與過度的操勞使他們難以分出精力去撲滅蒼蠅。他們只好視“區區蒼蠅”于不顧,不僅敢于滿不在乎地將蒼蠅群集過的食物吞掉,“甚至在飯里茶里雜著一二個死蒼蠅吃下,也決不介意” ,從中進一步揭示了中國農民的令人不堪入目的生存條件和不無愚昧的心態。文章至此,對于勞動者生活環境的“腐臭與齷齪”的揭露,已頗可發人深思。
然而作者并未到此止筆,他恰到好處地將思緒繼續引向深入。從蒼蠅之小,聯想到一個社會的大問題: “古來的文明產生了一種過著腐臭齷齪的生活的人類,因而又產生了蒼蠅。這種人類的生活一日不改善,則蒼蠅一日不會滅亡。”到此,作者的不無哲學意味的思考已令人茅塞頓開。文章的結語則更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真正有志徹底撲滅蒼蠅的人們,先當認識根本的撲滅之道。”文章的整個構思不僅思路清晰,脈絡分明,而且對事理的剖析曲中見直,小中見大,非慧眼獨具,是難以寫出這樣的深度的。
上一篇:蕭乾《腳踏車的哲學》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黃敬《英雄主義與奴才主義》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