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不須鈴曲怨秋聲,何必仙山海上行。
只要姚崇還作相,君王妃子永長生。
這首詩感嘆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同時指出了造成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唐玄宗沒有重用賢臣輔佐皇業,說明了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有沒有選賢任能有很大的關系。這里,飽蘊著治國任人的哲理,對唐玄宗的用人不當進行了指責。
唐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叛變,攻破潼關,唐玄宗從長安逃往四川,走到馬嵬驛時,護衛的兵士殺死國舅楊國忠,并要求將玄宗寵愛的楊貴妃處死,玄宗無奈,只得命貴妃自盡。詩人認為安史之亂的責任不該由楊貴妃來承擔,這從全詩的意思中是可以看出的。就像吳國被滅,主要的是因為宰相伯嚭被越王賄賂當了內奸,而不能讓西施承擔惡名一樣。所謂“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崔道融:《西施灘》)是不公平的。
“不須鈴曲怨秋聲,何必仙山海上行”,用不著作鈴曲來寄托思念,更又何必到海上仙山去尋覓楊貴妃的魂魄呢?據鄭處?!睹骰孰s錄·補遺》載:“明皇即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焉。”白居易《長恨歌》中寫“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是說玄宗返回長安后,曾派道士上下四方訪求楊貴妃魂魄。道士說貴妃魂在海上仙山中。唐玄宗自四川回長安途經棧道聞有鈴聲而作鈴曲,以抒發思念貴妃之深情,又叫道士召來楊貴妃的魂魄,袁枚對此并不稱道,這是為什么呢?且看下面兩句詩:
“只要姚崇還作相,君王妃子永長生”,只要姚崇還作宰相,玄宗和貴妃就會永遠的相依不離。姚崇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著名宰相,很有才干,嫻于治亂??墒?,玄宗昏庸,置賢能不用。因楊貴妃得寵,楊國忠跟著得勢,竟被玄宗封為右丞相。這就埋下了禍根,玄宗和貴妃的愛情悲劇也就難以避免。
詩中有著對腐敗透頂的唐王朝統治集團的辛辣諷刺,暗示當今要以歷史教訓為鑒,做到重用賢能,以保國運昌盛。
上一篇:《入京·[明]于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千年調·游葛嶺歸有感·[元]王義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