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儀《寒號蟲》原文|注釋|賞析
五臺山有鳥②,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③,乃自鳴曰: “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④,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⑤,遂自鳴曰: “得過且過。”
嗟夫!世之人中無所守者⑥,率不甘湛涪鄉里⑦,必振拔自豪⑧。求尺寸名⑨,詫九族儕類⑩,則便志滿意得,出肆入揚(11),以為天下無復我加矣(12)。及乎稍遇貶抑(13),遽若喪家之狗(14),垂首帖耳(15),搖尾乞憐,惟恐人不我恤(16)。視寒號蟲何異哉(17) ?可哀已!
(《南村輟耕錄》)
注釋 ①寒號蟲——橙足鼯鼠的一種俗稱。形似蝙蝠而大,前后肢之間有寬而多毛的飛膜,能在樹間滑翔,古人誤以為鳥類。其糞可入中藥,稱“五靈脂”,具有通利血脈、行瘀止痛作用。②五臺山——山西省東北部名山。五峰矗立,頂平如臺,故名。③文采絢爛——指羽毛色彩艷麗。④比至——待到。⑤“索然”句——索然: (羽毛)稀疏、光禿的樣子。鷇(kou)雛:剛出生的幼鳥。⑥無所守者——指沒有什么操守,修養差的人。⑦“率不甘”句——率:大都。湛(chen)涪(fu):即沉浮,此處作“埋沒”講。湛:古沈(沉)字。涪:借作浮。⑧振拔自豪——想法出人頭地,自我炫耀。⑨尺寸名——微小的名聲。⑩詫九族儕類——使親朋感到驚訝。九族:此處泛指親戚族屬。儕(chai)類:同輩.友朋。(11)出肆入揚——出出進進趾高氣揚。肆:放縱。(12)無復我加——即無復加我,再沒有超過我的。(13)及——當……的時候。貶抑:挫折。(14)遽(ju)——立即。(15)帖——通“貼”。(16)人不我恤——即人不恤我。恤:體恤、憐憫。(17)視——比擬。
賞析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那是以松柏的耐寒稱頌人的堅貞品格,給人們樹立正面的人生榜樣。而這篇短文的立意正好相反,它拿一種畏寒的反面物象來比譬人事,旨在給人們提供比照、反省的借鏡。文中所寫,是一種能夠滑翔的飛鼠,古時誤以為鳥類,俗稱“寒號蟲”。這“鳥”盛夏時毛羽燦爛,得意的叫聲,讓人聽著好象在說“鳳凰不如我” ,入冬羽毛脫落,叫聲凄楚,竟象是哀號“得過且過”,因此民間給它取了這么一個帶有輕蔑意味的名字。這故事也見于明人徐樹丕的筆記《識小錄》中,可見其流傳頗為廣遠。作者陶宗儀,是位博采勤記的作家,他采摭這則動物寓言,不是單純記述故事,而是把它同人世的社會緊密聯系起來,著重挖掘它的深刻寓理。文章的前半,只用了六十幾個字,簡潔地勾畫出“寒號蟲”的形象和特征,為下文類比人事設喻取譬。文章的后半,作者以七十多字著力描狀“世之人中無所守者”的丑態。這種人總想出人頭地,但既無自知之明,又缺乏堅定的意志,有了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地自吹自擂,“稍遇貶抑”就灰心喪氣,茍且度日。作者語言犀利,嘲諷辛辣,足以警策世人。最后,“視寒號蟲何異哉? 可哀已! ”兩句,以設問和慨嘆作結,“卒章顯其志” ,點明文章的主旨,讓讀者通過喻體和本體的比照,去從中獲取人生哲理的教益。
這篇短文不僅富于教育意義,它的文字也很簡練而形象。寫“寒號蟲”,繪形繪色繪聲,寥寥幾筆,就使人如睹其形色,如聞其鳴聲。寫“無所守者”,抓住這類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以“不甘湛涪鄉里”、“以為天下無復我加”、“惟恐人不我恤”等寫其心,以“出肆入揚” 、“垂首帖耳”等寫其行,行文犀利簡潔,也是不多的幾筆,就生動傳神地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其次是對比運用得好。“寒號蟲”在盛夏和嚴冬不同的形態和叫聲,“無所守者” 處順境時“志滿意得”的情狀和處逆境時“遽若喪家之狗”的可憐相,都構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對比,對揭示描寫對象的本質,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徐詩荃《宦官文明》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胡喬木《小品三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