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
柳岸花堤夕照紅,風清襟袖轡璁瓏。
行人莫訝頻回首,家在凝嵐一點中。
這首《馬上作》主要寫詩人途中馬上的娛景清興。
“柳岸花堤夕照紅”,寫沿途景致。看岸邊,楊柳成行,綠絲萬縷;看堤上,草花綴滿,紅紫成錦;還有西天夕照如火,絢麗浪漫,觸目皆是美景!“風清襟袖轡璁瓏”,接寫馬上神情。璁瓏,明潔貌。騎在配著明潔鞍轡的馬上,本就使人覺著精神,這時清涼的晚風,陣陣徐來,輕輕掀動襟袖,多愜意,多使人神清氣爽!這兩句寫沿途風光美好,詩人興致很高,《馬上作》到此,意似已盡,何以為繼?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翻出新境。
“行人莫訝頻回首”,是轉(zhuǎn)。沿途風光那般美好,詩人不盡情玩賞,反而頻頻回首,這是何故?然而詩人對那些行人說:“莫訝”。莫非詩人“別有說話”?且讀下去看。“家在凝嵐一點中”,妙!妙在何處?妙在詩人有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有高尚的藝術(shù)鑒賞力。對于自然美的欣賞,藝術(shù)素養(yǎng)不同的人,其欣賞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普通人只能欣賞其自然狀態(tài)的美,如岸柳、堤花等;而藝術(shù)家則能將之提煉為藝術(shù)美。“家在凝嵐一點中”是詩人將一般自然景物提煉為一幅詩意濃郁的畫。“凝嵐”與“夕照”對應。傍晚時,山凝翠嵐,林著紫煙,而詩人距藏寺之山已經(jīng)很遠很遠了,那山貌已經(jīng)模糊,只隱隱約約有一個紫色的嵐點,瞧,家就藏在那一點嵐煙之中。這很像一幅畫,且是南派文人畫,筆意淡遠。它是經(jīng)過詩人精心濃縮了的自然,溶入了想象的成分,比一般自然美更精練,更含蓄,更空靈,因而審美價值也更高。這一句在表現(xiàn)手段上用的是指點法,用提醒點破的方式把別人沒有注意到或注意不到的美揭示出來,使你在豁然頓悟中獲得更大的美感。詩人之所以要“頻回首”,是由于在詩人看來,眼前的花柳固然悅?cè)硕浚砗蟮哪欠鶊D畫則更符合他那高層次的審美趣味。這頻頻回首的動作,把詩人馬上清興,給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里應該也有著對“家”的依依之情,但那是淡淡的,不易覺察的。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用高層襯托的手法,以美襯美,以近景襯遠景,以自然景襯畫中景,以實景襯虛景,從而把后一種美突出出來。且如無前美,則后美也就沒有了新奇處;若無前面的神清氣爽,也就沒有了后一句的興致。
上一篇: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貫休《招友人宿》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