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岳飛2
自中原板蕩3,夷狄交侵4,余發憤河朔5,起自相臺6,總發從軍7,歷二百余戰。雖未能遠入荒夷8,洗蕩巢穴9,亦且快國仇之萬一10。今又提一旅孤軍11,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12,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13!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14,功期再戰,北逾沙漠15,蹀血虜廷16,盡屠夷種17。迎二圣歸京闕18,取故地上版圖19,朝廷無虞20,主上奠枕21:余之愿也。
河朔岳飛題。
1本文是岳飛題寫在五岳祠壁上的一篇誓言。五岳祠:位于今江蘇省宜興縣境內的一座神廟。祠:廟。盟:誓言。2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有《岳武穆遺文》。3中原:指黃河以北地區。板蕩:局勢動亂?!鞍濉薄ⅰ笆帯痹际恰对娊洝ご笱拧分械钠瑑热荻际欠从持艽纳鐣觼y。4夷狄:封建時代對少數民族的稱呼,此指女真族的金國。5河朔:黃河以北之地。6相臺:河南省相州,作者的家鄉。7總發:束發。古代男子二十歲時束發加冠,表示成年。岳飛在宣合四年(1122)從軍,時年二十歲。8荒夷:指金國本土。9巢穴:指金國的根據地。10萬一:萬分之一。11提:率領。一旅:古代以五百人為一旅,這里是指少數的軍隊。12建康:今南京。一鼓:頭一次戰斗。13恨:遺憾。匹馬:指敵人的兵馬。14嗣(si):接著。15逾(yu):越過。16蹀(die):踏、踩。虜廷:金人朝廷。17夷種:對金國軍民的賤稱。18二圣:宋徽宗、宋欽宗。1127年金兵攻陷汴梁時被擄走。京闕(que):京城。19故地:指已被金人占領的土地。版圖:國家的疆域。20虞:憂。21主上:皇帝。奠枕:高枕無憂。奠:安定。
【析點】 這篇“盟記”寫于岳飛率軍迎敵收復建康之后。文章雖篇幅短小,卻寫得壯懷激烈,鼓舞人心。
首段總述奮而從軍的緣起、對敵作戰的經歷以及當前獲取的戰果。在此基礎上,次段申述懷抱,盟發誓言,豪言壯語表現出克敵制勝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斗志,堂堂正正,凜凜尊嚴,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此段文字鏗鏘頓挫,擲地有聲。十二句話中,除“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故且養兵休卒”、“嗣當激勵士卒”四個六字句外,其他均為四字句。這樣以四字句為主,節奏急促,明快向上;四字句間以六字句,既是對節奏的調劑而不致板滯,又使其讀來更加鏗鏘有力。從句子的結構看,前九句全部是由動賓詞組或由兩個動賓詞組構成的聯合詞組。這樣九句中竟出現了十三個動詞(“養”“休”“蓄”“待”“激勵”“功期”“逾”“蹀”“屠”“迎”“歸”“取”“上”),給人應接不暇之感,生動充分地體現了作者急于殺敵報國,恢復中原的強烈愿望,代表了當時人民的要求,顯示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愛國思想,不僅對于當時,就是對后世的反侵略斗爭,也起著激勵和鼓舞作用。文中同時流露了對金國侵略者與人民不加分別的狹隘民族觀念,不能不說是岳飛的歷史局限
上一篇:《五坊小兒》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五斗先生傳》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