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江上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李嘉祐
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可憐應是陽臺女,坐對鸕鶿嬌不語,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江上曲》,屬《雜曲歌辭》。李嘉祐這首《江上曲》,大致寫于他被貶謫江南時期,借詠流落江南的浣紗女,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失意情緒和淪落天涯的謫居之感。全詩分前、后兩個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寫浣紗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后四句為第二部分,借舜帝南巡、湘妃泣竹的傳說抒發抑郁的情懷。
詩的開頭兩句,從對自然背景的描寫中引出詩的主人公:“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笨拷叺乃嫔祥_放著清雅素淡的芙蓉花,有一個蛾眉修長、姿容秀美的女子,獨自在江口漂洗著衣衫?!败饺鼗ā保仁亲匀痪坝^,又映襯出浣紗女的美麗素潔?!蔼氫郊啞?,既寫出了浣紗女的孤獨,又使人自然地聯想起春秋時期越國那位美貌無比、心慧手巧的西施姑娘。三、四兩句寫浣紗女的情態和不幸遭遇:“可憐應是陽臺女,坐對鸕鶿嬌不語?!笨蓱z這個美貌女子本應在達官貴人之家享受榮華富貴,誰料到她卻流落到大江以南,一個人坐在江邊,默默地注視著正在水中捕食魚蝦的鸕鶿。 “可憐”二字,表現出詩人對浣紗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帶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瓣柵_”,戰國時期的詩人宋玉在《高唐賦序》中寫道:“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 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因稱男女合歡的處所為“陽臺”,這里借指富貴之家。 “嬌不語”,寫出浣紗女孤寂苦悶的情態。五、六兩句寫浣紗女強烈的思鄉情緒,“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掩面”二字,表現出浣紗女無臉再見家鄉父老的心理狀態。“空山雨”,形容她的淚珠又多、又密。這位美貌的女子本是北方(很可能是京都長安附近)富貴人家的嬌女,不幸流落江南浣紗,命運一下子把她從天上拋到地下,她雖然朝朝暮暮思
念著故鄉,思念著親人,但她又有何面目再見家鄉父老?她雖然羞見家鄉父老,但她又怎能忘記生養自己的故鄉、親人?當她實在忍不住內心的沖動,回過頭來望一眼故鄉的時候,淚水便禁不住地象空山驟雨般地落了下來。這就把她那復雜細致的心理活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此情此景,使詩人自然地聯想起舜帝南巡、湘妃泣竹的傳說:“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蒼梧的秋色雖美,誰有心情去欣賞、去評論它呢?千載以來,只有帝堯的兩個女兒的魂魄,在蒼梧上空飄來蕩去。請您看一看山峰上的斑竹吧,竹子上那一個個的花斑,都是湘妃的淚痕呀?!吧n梧”,山名,又名九疑山,相傳舜帝南巡,死后葬于蒼梧之野。這里借指浣紗女所在江邊附近的山?!安豢罢摗辈皇遣荒苷?,而是沒有心情論。試想一個流落江南的浣紗女,生活的艱辛,思鄉的痛苦,時時在折磨著她,她哪里還有心思去欣賞、去評論那美好的秋色呢?她哪能禁得住秋色的刺激呢?“依依”,輕柔飄動的樣子。堯的兩個女兒雖為帝王之女,據說死后還作了湘水女神,她們就幸福了嗎?她們姊妹二人都做了舜的妃子,為追蹤舜,她們又過早地死在湘水之中。究其實,她們也不過是舊禮教的犧牲品,是悲劇性的人物。她們的命運跟眼前的浣紗女又有多大區別?“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边@就是她們命運的寫照。據《述異記》記載:“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边@里用湘妃竹的傳說,表現浣紗女的悲痛之深。
這首詩表面上雖然是處處在寫浣紗女,其實也是處處在寫詩人自己。李嘉祐在仕途上是很坎坷的。他在朝中供職的時間不長,就被貶謫為鄱陽宰,以后調任江陰令,再后又任過舒州司馬和袁州刺史等職?!督锨愤@首樂府詩,大概就寫于任江陰令的時候。他的遭遇和浣紗女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失意者,都是“天涯淪落人”。他也象浣紗女一樣,胸中有滿腔的郁悶和痛苦。所以,他筆下的浣紗女,也可以看作是詩人自己的化身。這首詩的主旨,與其說是詠嘆浣紗女的不幸遭遇,倒不如說是詩人借浣紗女來傾訴自己的哀傷和憤懣,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全詩感情濃郁,意境含蓄,語言平易質樸,音韻和諧,保留了較多的樂府民歌的特色。
上一篇:《漢成帝時燕燕童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羅隱《江南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