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蔣士銓·極目》原文賞析
江山奇勝總偏安,天塹茫茫固守難。史冊事隨春夢過,皖公青入酒杯看。
乾隆三十年(1765),詩人從南京返回江西,途經安徽,遠望滔滔長江和巍巍皖公山,有感予南唐亡國舊事而作此詩。
前兩句“江山奇勝總偏安,天塹茫茫固守難”,是詩人綜觀歷代王朝興亡史,從歷史高度發抒的深邃感喟。眼前皖公山,山奇水勝,正如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詩所云: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然后,詩人卻無意留連風景,他思緒聯翩,想到了歷史上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長江萬里,阻隔南北,是一道天然防線。他又想到固守不易。他在尋思、求索這樣一個嚴峻的命題: 江山特別佳麗的勝地,何以卻總是成為王朝偏安的所在?長江歷來號稱天塹,地勢險要而不易逾越,古人曾發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南史·孔范傳》)的豪言。可是,茫茫天塹,何以竟也難以固守?這里,風物和偏安,天塹與守備,究竟有無必然聯系?也許,留戀風物,荒于國事,迷信天塹,疏于守備,正是偏安小朝廷覆滅的諸種原因之一?
后兩句“史冊事隨春夢過,皖公青入酒杯看”,切入詠史主題,以皖公山故事影射南唐中主李璟。李璟割讓江北之地后,遷都南下,“龍舟至趙屯,舉酒望皖公山曰: ‘好青峭數峰,不知何名?’ (李)家明前對曰: ‘此舒州皖公山也。’ 因獻詩曰: ‘皖公山縱好,不落御觴中。’” (事見陸游《南唐書》卷十七) 皖公山,即皖山,一名潛山,在安徽潛山縣西北,綿延深遠,與霍山接界。山上最高峰峭拔如柱,稱天柱,為歷來游覽勝地。南唐中主李璟擅詞,面對這青山如碧的風景名勝,怎能不激發他勃郁的詩情?然而,皖公山色再好,也不屬于一個割地南遷的亡國君主。他已不能長久留連,一邊舉杯暢飲美酒,一邊縱目觀賞皖公山秀麗風光了。世事無常,繁華易逝。悠悠南唐舊事已伴隨春夢逝去,轉瞬無蹤無影。當年南唐中主不能享受的樂趣,而今詩人卻輕易地享受到了:他觀賞名山,品嘗美酒,看那青翠的皖公山色,清晰地映入滿杯澄碧的美酒之中。這是怎樣的人世滄桑啊! “皖公青入酒杯看”,造語清雋,不啻是詩家妙手偶得的佳句。
這首詩縱論歷史上的興亡得失,主題重大、嚴肅,但詩筆卻輕快、幽默,又不乏冷峻與深刻。江山奇勝之地,總是適于偏安;長江天塹之險,卻難以固守,其中諷刺意味尖刻、強烈。而將自己的舉杯縱覽山景,與南唐中主欲賞皖公山佳妙而不能相映照,調侃中又寄寓深邃的歷史感慨。這無疑是詩人史識與詩情的渾凝與升華。
上一篇:古詩《舒位·楊花詩》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東陽·柯敬仲墨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