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俊民
出京門有感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云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鞍歸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無恨,安用暫圓還缺?愿人長似,月圓時節。
清人劉熙載論詞曾主張“詞須情景相融”,他說:“詞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齊到,相間相融,各當其妙。”(《藝概·詞概》)金代詞人李俊民這首《感皇恩》即是用情景相間相融的手法表現自己出京門時的離情別緒的。
這首詞的起句以“忍淚”寫別情,以“楊花如雪”點明季節。人到傷心極處莫過于落淚,而一“忍”字卻把詞人的內心痛苦曲折地寫出。何況這如雪的楊花,在離人遷客的眼里“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楊花詞》)呢?在這天涯離別之際,詞人向西遠望著天邊的碧云和重疊的亂山。此行雖不是西去邊塞,但也不能不頓生“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結句“據鞍去也,情凄切!”寫詞人在凄切悲苦之中乘騎而去的情景,與“忍淚出門”相呼應,道出詞人離別京都時的無窮的傷感。詞的下半闋專寫情感。“一日三秋”是借用《詩經·王風·采葛》中“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一懷人的詩句,設想自己在離別后對友人的深切懷念。而“寸腸千結”又把這一離苦別恨寫出。下面“敢向青天問明月”數句,是作者對其別離之苦的自我解脫,這種自我解脫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懷。蘇東坡《水調歌頭》中秋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里說今日之別只不過如這月之“暫圓還缺”。我們又何必自作苦惱呢?結句講但愿我們的友情永遠似月圓時那樣明潔,以此向友人告別,也含有蘇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意。
這首詞上半闋寫離情用“忍淚”、“惆悵”、“凄切”,又配以如雪的楊花、天際的碧云、重疊的亂山這些觸動離人心弦的景物,極臻“情景齊到,相間相融”之妙。后半闋借用《詩經》中的詩句和東坡中秋詞詞意,在離愁別苦中自尋解脫,表達了作者胸懷的曠達。此詞亦有不足之處,即是在學東坡“以詩為詞”上稍覺生硬;以議論入詞上略覺顯刻。這可能是金代詞人的通病。
上一篇:《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夜別友人·唐·陳子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