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唐凱歌六首(選四)》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岑參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秦未央宮。天子預開麟閣將,只今誰數弍師功。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蒲海曉霜凝劍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鳴笳擂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大夫鵲印搖邊月,天將龍旗掣海云。
日落轅門鼓角鳴,子群面縛出蕃城。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此詩原題作《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屬樂府《鼓吹曲辭》。破播仙,史闕錄,但據《資治通鑒·卷二一七》:天寶十三載(754)三月”以封常清權北庭都護、西伊節度使”。是年,岑參再度出塞,“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賦《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詩”(《聞一多全集·岑嘉州系年考證》) 。凱歌六首大約作于這年冬天。六首的內在聯系并不緊密,似為即興之作。這里所選為前四首。
第一首寫前方破敵,捷報奏來,朝廷欣慰,擬重賞立功將帥。首句以漢代唐,寫漢將承受朝廷恩澤討伐入侵的西方胡兵。 “西破戎”交待戰場方位、對手,點明正大敗敵陣,極為洗煉。次句緊承上,師未班而捷章至, “先”字寫出行動神速,豪情自寓其中。兩句氣勢流走,洗煉勁健。開篇點題,從賦體直陳時事,為全詩定下基調。“未央宮”本漢宮名(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這里借指李唐朝廷。前方奏捷,“龍顏大脫”,預開麟閣,要把功勛卓著的將領的圖象懸于閣中,永垂后世。 “麟閣”即麒麟閣”,在未央宮內,武帝時建,宣帝甘露三年給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圖象于其上。“預開麟閣待”,足見天子對此戰爭寄予多么殷切的期望,暗示這次勝利對鞏固中央政權的重大意義。結句,再次渲染,以漢弍師將軍李廣利平大宛的功績比封常清破播仙。 “只今”即“如今”, “誰數”,那數,言漢將之功難以計數。從字面上看處處寫漢,全用漢代典章故事,似詠史,而實為證實。調子歡快明朗,有如凱旋之曲縈繞耳際。
以下三首,具體描寫此次戰役的幾個場景。
第二首上來便把讀者帶到那荒漠的邊塞。樓蘭(今新疆羅布泊西)遺址,殘存在古絲綢之路上,平沙莽莽,天闊地迥,鳥獸絕跡,白骨暴野。晉代高僧法顯在《佛國記》中對此曾作過精彩的描寫,一位十八世西方探險家稱這里為“死囚地帶”。不難想象當年唐軍將士面臨的是怎樣一個險惡的環境。然而,詩人卻以“西出過樓蘭”,一筆輕輕帶過,繼而以“營幕傍臨月窟寒”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幅月夜宿營圖,造境優美,然細細品味,始覺戍旅艱辛。 “月窟”,含意有二:一為“月中”;一指“極西之處”。古人以月之歸宿處在極西之地。 “西窬月窟,東漸扶桑” (梁·簡文帝《大法頌》)即用此意。岑詩意也在此,但妙在語意雙關,著一“寒”字,意境全出。試想,千仗擊柝,回角連營,一輪冷月,徘徊天際,使人不禁聯想到這里莫非傳說中的月之棲棲所在嗎?極艱苦的環境卻以極浪漫的語句出之,盛唐詩之魅力可見一斑。后兩句緊扣“寒”字生發開去。霜凝劍上倍覺寒氣襲人,為將士平添幾分勇武,雪撲旌桿如聞狂風卷地,令千軍萬馬大壯聲威。這里以夸張手法極寫苦寒,側面烘托了三軍將士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必勝的結果自不言而喻。
如果說以上是以視覺形象寫邊塞苦寒,那么第三首則先以聽覺形象,繼而再用想象中的視覺形象塑造大軍聲威。
“鳴笳”、 “擂鼓”,充滿邊塞氣息, “擁”字十分精當地渲染了奏凱的氣氛,這種氛圍來自前所“未聞”的“破國平蕃”的戰績。首句寫“果”,次句道“因”。“因果倒置”除了平仄的需要外,更主要的是為了制造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若按因果順序,時序雖符,但詩的味道卻大為減色。于此可見詩人匠心。后兩句,用極度夸張的手法寫大軍“令出山河動,旗卷風云翻”的聲威。 “搖”與“掣”是詩眼所在,力抵千鈞,既擬人又夸張,形神兼備。 “鵲印”,又用漢代典故。傳說漢常山張顥,為梁相,一日新雨初晴,有鵲自天而墮,入孚取之,鵲化為石。顥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見晉·干寶《搜神記》),后人借指公侯之位。這里細味,詩意似有三:其一,封常清以:北庭都護、西伊節度使”攝御史大夫,位不可謂不尊;其二,暗以“忠孝”二字褒揚封對朝廷的赤誠;其三,正面頌揚他的威嚴,以致號令一出,邊月亦為之搖動。結句,從另一角度寫封常清的武功。以其麾下軍威之壯,側面烘托他的統帥才干。在這里,軍隊的聲威凌駕于自然之上,仿佛翻騰的海云也被軍中的龍旗所牽掣,這種想落天外之筆,表達了一種所向無敵的氣概。在煉字上可與另一名句“風掣紅旗凍不翻”交相媲美。彼寫奇寒,暗寓別情;此狀軍威,更兼稱頌,異曲同工,新且奇,俱道出前人所未能道者,遂為千古佳句。
第四首,寫受降場面及受降后仍嚴陣以待的陣容。夕暉斜照在轅門前的曠野,此刻唐營中鼓角齊鳴、千騎肅立。敵方城豎降臨,數千戰俘,反綁雙手,緩緩而出。莊嚴肅穆的受降儀式正在進行,云海翻滾仿佛在迎接這威雄壯的戰陣,明月高懸,似乎是為正在厲兵秣馬的將士輕輕籠上一層夜的靜謐。首二句,以落日為背景,暗喻敵焰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以鼓角聲作烘托,正襯唐軍士氣旺盛。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真實生動地再現受降場景的壯觀。敵軍已破,班師在即,而將士們仍枕戈達旦。 “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洗兵”,固指得勝之師,洗凈甲兵,結束戰事,但此處似用武王伐紂出兵遇雨的典故來歌頌官軍士氣高昂,陣容整肅。他們正“秣馬蓐食潛師夜起”(《左傳·文公七年》), 保持高度警戒。此刻但見冷月沖天,寒光照營。寫景作結,含蘊雋永。
綜觀四首,基調高亢,節奏歡快,以昂奮之語寫戎馬生涯,了無慘淡愁緒。 “意奇語奇”是岑詩一大特色。正如杜甫所評: “岑參兄弟皆好奇” (《美陂行》)。詩人的奇情妙思,時而濃墨揮灑,時而細膩勾勒,以浪漫的情調極力渲染環境的險惡,反襯官軍英雄氣概。全篇在造景、生情、煉字上都很見功力。第二、三、四首每首后兩句,均以對句摹景寫情,情景契合,別具韻味,且對仗工整,用典故妥貼。全詩奔放明快,豪氣撲面,令人感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上一篇:杜甫《哀江頭》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吳偉業《圓圓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