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泰山梁甫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魏]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泰山梁甫行》亦作《梁甫行》,樂府曲調名,屬《相和歌辭》。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說: “梁甫,山名,在泰山下。 《梁甫吟》,蓋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余冠英《三曹詩選》說: “古曲《泰山梁甫吟》,又分《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都是挽歌。”曹植這首詩是擬《泰山梁甫吟》而作。詩中描繪了“邊海”農村的貧困景象,表現了他對人民疾苦的深切關懷。
全詩共八句,開首兩句以高度概括的筆力描繪出一幅氣候各異,風雨迥殊的廣闊無垠的宇宙圖象。這里有詩人青少年時代“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求自試表》)的戎馬生涯的體驗,但是,更多滲透著詩人后期倍受曹丕父子壓抑,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三國志·曹植傳》)的沉痛經歷。正是如此,才使詩人出筆不凡,揮寫出蒼涼渾茫的詩句。下邊四句,詩歌的圖象又急劇縮小,與開首兩句的大筆勾勒,形成鮮明的二極性。其中“劇哉邊海民”之“邊海”,丁晏《曹集詮評》注為“海島”; “寄身于草墅”之“墅”,宋刊本《曹子建文集》作“野”,今人多以作“野”更符合全詩的意境。這樣以來,詩歌的畫面由無限大的空間,就具體到海島民居住的荒野中,他們的妻子兒女就像禽獸一樣,衣食住行,時時刻刻與海島上的巖石和森林相伴為伍,此情此景已經和人間地獄合二而一了。但是,詩人并沒就此止筆,而是在詩的結尾處,借海島民的自泣自訴,進一步描繪其“家”中情景:那里柴門蕭條,成了狐兔出沒奔跑的樂園。據趙幼文《曹植集校注》說,這首詩反映了“曹睿時代徭役繁興,賦斂苛細,百姓為了逃避征調,不敢家居的慘酷情景。”這樣,最后兩句是描寫流亡“海島”人民的原來的“家”,與前面四句聯系起來,自然地構成了當時人民為“逃避征調”的慘不忍睹的連環畫卷。
上一篇:薩都剌《江南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浪淘沙(其四)》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