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大堤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李賀
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青云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珰。蓮風(fēng)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鯉魚尾,與客猩猩唇。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本詩系仿樂府舊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清商曲辭》。南朝樂府《襄陽樂》有“朝發(fā)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等語。 《大堤曲》出于《襄陽樂》,梁蕭綱首創(chuàng),內(nèi)容多為寫男女相愛。但是,李賀這首《大堤曲》卻一反文人愛情詩的含蓄傳統(tǒng),寫一位江南少女對情人的挽留,情懇意切,大膽坦率,沒有一絲粉飾,絕少半點(diǎn)扭捏,非常富有民歌風(fēng)味,讀來讓人耳目一新。
開篇四句寫少女的美麗,充滿了自豪和自信。“橫塘”指“大堤”,這里水秀人麗,多出美女,所謂“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是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花艷驚人的大堤女兒似乎尤其愛美。她穿著火紅的香若桂花的紗衣,梳著最時髦的發(fā)型,佩帶著最名貴的耳環(huán)。詩人并未直接敘寫這位少女多么漂亮多么美,怎樣漂亮怎樣美,只寫她打扮得如何俊俏,對故鄉(xiāng)如何自豪,就把她的驚人之美明白無誤地暗示了出來,用的是烘云托月的筆法。
余下十句寫少女對情人的挽留,語直情濃,潑辣大膽。 “蓮風(fēng)起,江畔春”,交待留人的典型環(huán)境。蓮花滿塘,清風(fēng)徐吹,給人送來陣陣清香,江邊氣候和暢如春。此情此景,正是情人江畔漫步、水邊談心的大好時機(jī),堪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并具。然而幸福的時光疾速若箭,情人終于提出要離她而去了。離別是以相聚為前提的。也許,他們已經(jīng)相聚了很長一段時間,已經(jīng)領(lǐng)略了許多愛的歡娛,但她仍不滿足,希望情人再留一段時間,最好是永不分離。 “郎食”以下六句是她的挽留辭,包含三層意思,每兩句為一層。第一層最為直白,借美味的食物留客:請留下來吧,我會把最美的食物都給你吃。 “鯉尾”、“猩唇”都是美味,尤其是“猩猩唇”從古以來就被認(rèn)為是珍品。《呂氏春秋·本味》云: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有本把“與客”寫作“妾食”,詩味頓改,依依留人的深情少女變成了貪食美味的大饞貓,差之毫厘而謬之千里。以美味的食物留人看似粗俗,實(shí)是以俗為雅,頗具匠心:為留住情人她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情急之下說出了這番話,此其一;農(nóng)家少女不會吟詩作賦,這是她最好的表情方式,此其二;別的話都說過了沒有奏效,不得已亮出了這一法寶,此其三。設(shè)若把這兩句話換作十里長亭崔鶯鶯對張君瑞的惜別之語,那將是多么的荒唐滑稽,語言個性化的功效于此可見。
第二層交待留客的深層原因:之所以不想讓你走,既因?yàn)閻郏惨驗(yàn)閾?dān)憂。我怕你一去不返,把我拋棄了,就象經(jīng)常見到的洲浦之間的離船那樣。這層心理很微妙,本質(zhì)上仍源于深沉的愛——懼(擔(dān)憂)不正是愛之至所致嗎?同時也反映出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愛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姑娘一片明凈的心田里不自覺地投下了現(xiàn)實(shí)的陰影。
第三層也講原因,只是把角度換成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 “年少呵輕別離”,往往不知道珍惜青春,但歲月如流水,我今日的艷麗容顏很快就會變得憔悴衰老,你還是留下來吧,莫讓年華付水流……
“北人”留下來了嗎?面對大堤女兒如此情真意切、合情合理的要求, “北人”若是不為所動、執(zhí)意別離,要么他是鐵石心腸,要么他不愛她。她排除了這兩點(diǎn),他會留下來的,情感邏輯這樣告訴我們。但是,詩人卻沒有告訴我們,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天地。
上一篇:高啟《塞下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適《大梁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