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拿來主義》原文|注釋|賞析
中國一向是所謂 “閉關主義” ,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 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 ; 還有幾位 “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 “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 ,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 “禮尚往來” 的儀節,說道: 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么,怎么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 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是因為原來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 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 “平民化” ,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象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 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 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沈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1934年6月7日《中華日報·動向》)
賞析 本文中心在于闡明對待外國文化、外國事物應采取的正確態度。以議論為主體,充分的說理,嚴密的論證是它的顯著特點。
開頭部分以宏闊的歷史眼光,縱觀中國近現代歷史,從“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以及人們在帝國主義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侵略下所形成的“嚇怕了”的不正常心理狀態,具體說明不能正確對待外國文化、外國事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這是立論的背景,也是現實根據。
接下來作者詳密而又具體地闡述應取的正確態度。先分析當時頗有代表性的三種錯誤態度: 恐懼疑慮、虛無主義、全盤接受。在明確否定上述三種錯誤態度的前提下,闡明“拿來主義”的正確涵義。最后特別指出,人的改造是正確實行“拿來主義” 的保證,“首先要這人沈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而人的改造亦需在 “拿來主義”實踐中才能完成: “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到這里為止,文章從歷史到現實,從反面到正面,從概括到具體,闡明實行“拿來主義” 的必要及其正確原則、實行的途徑,篇幅不長而論證的層次異常明晰,說理透徹,富于哲理性。
魯迅多數雜文并不艱澀難懂。他善于把嚴密的邏輯性和生動的形象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觀點是形象的,對觀點的論證和闡述也是形象的。
“拿來主義”是魯迅的創造,直到今天人們仍然以此來說明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文化的正確原則。而“送去主義”或諷刺賣國行徑或諷喻趨奉、自卑的文化心態,勝過千言萬語。用外國“送來”舶來品之類,以說明中國之被動地承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足以引發許多人的切膚之痛。在說明如何“拿來”時,以一個窮青年得“一所大宅子”的故事加以多層次的比喻,更顯生動而又具體明白。先是以傳神筆觸描摹對這所大宅子的三種表現,用以比喻三種不正確的態度。接著一轉,總提“拿來主義”正確態度應是“他占有,挑選”。以下舉出“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一群姨太太”這樣一些“一所大宅子”中常見之物,用以比喻外國文化、外國事物紛然雜陳、瑕瑜互見的景況。然后以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等不同的處理辦法,比喻擇取精華為我所用的道理,也即“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意思。幽默、風趣、準確、貼切,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表達融而為一,顯示著魯迅精深的思想和純熟超絕的雜文技巧。
上一篇:林木《拆字先生的“時代精神”》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翔德《散論“悲憤出詩人”》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