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2。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
入手注意在歸藍田,承接卻抒寫懷抱,以自明其卑棲得性也。直至第五方入題,亦字字洗發,較右丞贈別之作,意密而態新,居要全在頷聯。
【校記】
1.王維給事,《全唐詩》一作“中書常舍人”。
2.此四句,《全唐詩》一作“別山如昨日,春露已沾衣。采蕨頻盈手,看花空厭歸”。
【箋釋】
[給事] 給事中。《唐六典》卷八“門下省”:“給事中四人,正五品上。給事中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選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則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凡國之大獄,三司詳決,若刑名不當,輕重或失,則援法例退而裁之……凡天下冤滯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聽其訟,與御史及中書舍人同計其事宜而申理之。”王維任給事中,在天寶十五載,為時甚短,旋遇安史之亂而陷賊中。至德三年復拜給事中(詳見趙殿臣《右丞年譜》),此詩當作于至德三年(乾元元年)。此詩亦見于《王右丞集》中,題作《留別錢起》。趙殿臣注曰:“錢起集亦載此詩,題作《晚歸藍田酬王維給贈別》,《文苑英華》亦謂是起詩,題作《晚歸藍田酬中書常舍人贈別》,微有不同。《唐詩紀事》云:起還藍田,王維贈別云‘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云云,起答詩云‘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云云,是以二詩為互相酬答之作也。細玩‘知音青瑣’之句,合是錢作無疑,蓋‘留別’字是題,‘錢起’字是作者姓名,本以同詠附載集中,或者因聯書不斷,誤謂四字俱是詩題,遂作右丞之詩耳。”按詩意,趙殿臣所論極是。
[循祿] 營求俸祿,指從宦、為官。《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張銑注:“徇,求也。”
[懷橘] 《三國志·吳書·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后遂作孝親之典。此句意謂作官兼顧孝親。
[青瑣闈] 宮廷門。《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孟康注:“以青畫戶邊鏤中,天子制也。”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里者青,名曰青瑣,天子門制也。”顏師古曰:“孟說是。青瑣者,刻為連環文,而青涂之也。”
上一篇:《送鄔三落第還鄉》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再得畢侍御書聞巴中臥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