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景明·鰣魚》原文賞析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桔未能先。賜鮮遍及中珰第,薦熟誰開寢廟筵。白日風(fēng)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hù)江船。銀鱗細(xì)骨堪憐汝,玉箸金盤敢望傳!
這是何景明正德年間在京作中書舍人時的作品。正德皇帝是個花天酒地的少年天子,寵任宦官,劉瑾、錢寧等迭掌大權(quán),更引誘得他日益荒淫無恥,至今民間還流傳正德皇帝下江南,舞臺上還有《游龍戲鳳》之類的戲。鰣魚是江南特產(chǎn),江蘇金山、浙江桐盧等處所產(chǎn)尤其有名,是地方官討好皇帝的時鮮貢品。何景明這首詩寫的就是因進(jìn)貢鰣魚引起的感慨。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桔未能先。”開頭兩句,就把鰣魚之美,以及地方官吏的趨奉之殷勤,都寫得淋漓盡致了。鰣魚產(chǎn)海中,春夏之交,溯江產(chǎn)卵,江浙一帶才可以捕到。“燕”指北京。當(dāng)時交通工具落后,江浙到北京要走幾十天,鰣魚四月上市,五月就運到了北京,極言供應(yīng)傳遞之速。《文選》注以盧桔為枇杷,與荔枝都是產(chǎn)于南方的名貴果品,且很難保鮮的。楊貴妃嗜荔枝,唐明皇從四川涪州取荔枝,不惜人力,以致杜牧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句,這里用荔枝、盧桔來襯托鰣魚的名貴。“先”,超過的意思,“未能先”即不能超過,把荔枝、盧桔都比下去了。
三、四兩句:“賜鮮遍及中珰第,薦熟誰開寢廟筵。”“鮮”,時鮮,這里指鰣魚。“中珰”,宦官。宦官專在宮廷內(nèi)服務(wù),所以稱中官或中人。《漢官儀》說,秦官名中有“中常侍”,漢光武以后,專任宦者,右貂金珰。珰是一種冠飾。既然宦者中常侍的冠飾呈右貂金珰,所以后因以金珰或中珰稱宦官。《春秋谷梁傳·桓公八年》注:“無牲而祭曰薦。”以成熟的時鮮貢品祭獻(xiàn)于宗廟,就叫“薦熟”。明武宗是特別寵任宦官而不怎么尊敬列祖列宗的。江南名貴的鰣魚到了,所有親信的宦官每家都得到了恩賜,而太廟里的老祖宗卻沒有誰來理會,對不起,忘記了。這兩句確是委婉而深刻的諷刺。
五、六兩句是補敘鰣魚來京之速和一路上護(hù)惜之切。第五句寫陸運,第六句寫水運。風(fēng)塵仆仆,飛騎傳遞;鰣魚味鮮易壞,江船水運時亦必須護(hù)之以冰。這兩句是互文,飛騎傳送也須冰護(hù)、江船轉(zhuǎn)運也是飛速的。
末兩句:“銀……玉箸…傳!”鰣魚白鱗,脂肪肥厚,所以說“銀鱗細(xì)骨”。憐,愛。“銀鱗細(xì)骨堪憐汝”句子有點顛倒,按正常詞序應(yīng)該是:“汝銀鱗細(xì)骨堪憐”,為牽就詩句的韻律顛倒詞序;賓語提前,有加重語氣之意。“玉箸金盤”,皇帝用以賜予臣下食物的容器,杜甫寓居成都時的詩《野人送朱櫻》的尾聯(lián)“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zhuǎn)蓬”,“金盤玉箸”也是說皇帝賜予。“傳”,頒賜。“敢”,豈敢。這兩句是說,鰣魚雖然可愛,但自己官卑職小,又怎敢奢望皇帝的頒賜呢?表面上似乎是嗟嘆受賜無望,實際上卻是說皇帝專寵宦官,連老祖宗都不理睬,何況我們這些閑散小京官呢,用意仍在于諷刺。
這首詩脫胎于杜甫的《野人送朱櫻》,但用意與做法又不盡相同。杜甫的詩是因為接到鄉(xiāng)下人送的櫻桃而回憶起在朝廷供職曾受過皇帝頒賜的櫻桃,無限感慨;何景明卻是反其意而用之,從皇帝遍賜宦官鰣魚而不向百官頒賜甚至連薦廟之舉都忘記了,以資諷刺。杜甫是回首往事,櫻桃相同,而皇恩難再; 何景明卻是注目時事,鰣魚雖美,而專寵宦官,國勢可危。何景明與李夢陽齊名,是明代中葉的復(fù)古派領(lǐng)袖之一,“弘正七子” 中的關(guān)鍵性人物,他的詩也是盡量追蹤杜甫的。但后來頗厭李夢陽摹擬大過,書信往還,爭論不已,主張“舍筏登岸”,有創(chuàng)新之意。從這首規(guī)撫杜甫而又有所前進(jìn)的《鰣魚》看來,也可窺見一點消息。
上一篇:古詩《朱彝尊·馬草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流芳·黃河夜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