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其一)》言情贈友詩歌
天教劉郎迷蓬島①,桃花片片依芳草。芳草若春思②,王孫知不知③? 紅顏輕似葉,薄幸堅如鐵。妾意為君多④,君心棄妾那⑤?
與不少愛情詞章一樣,這首詞的產生,也伴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肖淑蘭是元人肖公讓的妹妹。有一次她與風流才子張世英邂逅,心生愛慕,愿成比翼。孰料世英拒而不納。傷心之余,她將無限愛慕與怨恨,寫就了纏綿的《菩薩蠻》二首(本首其一) 。她哥哥讀后,大受感動,遂親自出面,將她許配于張。本事如此,其詞就尤顯獨特而迷人了。
上片,追溯了感情發生的根源,寫出了愛之必然與愛之美好。從本事知道,張郎是推拒此事的,詞人恰處于“多情反被無情誤”的不利處境。封建禮教社會,女子敢于目我表白愛情,已屬不易。詞人則于被拒絕之后,更不氣餒,進一步主動追求并巧于追求。為人所拒,其中必有許多隱衷曲折,但是,肖淑蘭只說“天教劉郎迷蓬島”?!皠⒗擅耘顛u”本指劉晨、阮肇誤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典故。這里借用,則突出“天教”,說明二人的相逢具有必然性,是上天旨意使二人不期然而然地相遇。因此,詞人生情,固無可奈何;而情郎方面,則是你不合誤入“蓬島”; 你既誤入為“蓬島”所“迷”,那就不合推拒; 天既有意,你為何又要推拒呢?首句抓住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面,強調了二人情愛的必然性。次句進一步描寫桃花生艷、芳草情長、蓬島仙境,以美好的景境,有力襯托了二人相遇相諧的情境,使必然之中,更增添了美好的韻致。環境氣氛美好如斯,二人又不期然而然地相遇,緣景生情,就很自然了。因此,詞人合乎邏輯地設問: “芳草若春思,王孫知不知?” 當此良辰美景,我一片深情地愛著你,你難道就一點也無動于衷?你完全應該順應天時而生情啊!
下片則訴說不為所愛的痛苦。前兩句,“紅顏輕似葉,薄幸堅如鐵”,自嘆自己弱女子的無助,像隨風的樹葉一樣輕飄,無力主宰自己的婚姻。道破衷情已極不容易,奈何情郎薄幸無比,竟無視我一片真情,其心腸堅硬,有過于冰冷的鐵塊。一“輕”一“堅”,“輕”者實“堅”而“堅”者何“薄”,這就對比出了二人對于愛情的態度。末二句,“妾意為君多,君心棄妾那”,融深厚愛情與強烈怨恨于有力的詰問之中,言簡意賅,分量正自不輕!
事實上,無論是為愛情尋找必然的理由,還是因被拒而恨怨,都源出于一個深沉的愛之情結。詞人在 《菩薩蠻》其二中說,“憶了千千萬,恨了千千萬,畢竟憶時多,恨時無奈何”?!昂蕖?“憶” 萬千,“憶” 是由衷的,“恨”也只為了愛。正是這樣強烈深沉的感情,才促使詞人去大膽追求并巧于追求??嘈娜舸?,誠摯若此,她確實有理由得到美好愛情!
這首詞寥寥數句,卻能寫出詞人沉摯感情和勇于大膽追求、巧于追求的獨特個性,表現力是較強的。全詞設 “爾” “我”之辭,直抒胸臆,卻仍能曲盡心態。擇詞有利、貼切用典固突出了愛之必然與愛之美好,語言簡潔明了、對比鮮明則加強了質詢有力。這就勝出同類詞章許多。如五代詞人韋莊曾寫有
《思帝鄉》一詞: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所表情境和主動追求精神與本詞十分相似。所表情感卻流于浮淺,遠不及肖詞能曲盡內心復雜情狀。
在古典詩歌史上,以一句或數句,一首或數首著名的,歷代不乏其人。女詞人肖淑蘭以其女性特有的激情與細巧,唱出了一首獨特迷人的戀歌。她的詞,對于我們,彌足珍貴。
注釋
①劉郎: 用典。相傳漢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共歸居處二年,而其地氣候草木常如春時。及回鄉,子孫已歷七世。這里喻情郎。蓬島,即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②春思,指男女間產生愛戀之情,即懷春。③王孫: 語見《楚辭·招隱士》: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蓖鯇O本指貴族子弟,此指情郎。④多: 推重、贊美。此指對情郎的情意深長。⑤那: 表反詰的句末語助詞。
上一篇:《菩薩蠻》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葛生(唐風)》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