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雙溪水,清風八詠樓1。昔年為客處2,今日送君游。
【校記】
1.清,《全唐詩》一作“春”。
2.昔,《全唐詩》一作“少”。
【箋釋】
[金華]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六“婺州”:“金華縣,本漢烏傷縣地。獻帝初平二年,分烏傷置長山縣,屬會稽郡。隋平陳,改為吳寧縣,十二年又改為東陽縣,十八年又改為金華縣。其長山一名金華,故取名焉?!痹婎},《全唐詩》卷二六三注:一作“贈別東陽客”。
[雙溪水] 在浙江?!对涂たh圖志》卷二六“婺州金華縣”:“東陽江,有二源:一南自永康縣界流入,一東自義烏縣界流入,至縣界南合為一,謂之東陽江?!彪p溪附近風景幽美。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王琦注引薛方山《浙江通志》:“雙溪在金華縣南,一曰東港,一曰南港。東港之源出東陽之大盆山,過義烏,合眾流西行入縣境,又合杭慈溪、白溪、東溪、西溪、坦溪、玉泉溪、赤松溪之水,經(jīng)馬鋪嶺石碕巖,下與南港會。南港之源出縉云之黃碧山,過永康武義入縣境,又合松溪、梅溪之水,經(jīng)屏山西北行,與東港會于城下,故曰雙溪。”
[八詠樓] 在浙江省金華市南隅,婺江北岸。南朝齊太守沈約于隆昌元年(494)建。原名“元暢樓”?!短圃娂o事》卷二一“崔顥”:“《題隱侯八詠樓》云:梁日東陽守,為樓望越中。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江靜聞山狖,川長數(shù)塞鴻。登臨白云晚,流恨此遺風?!薄斗捷泟儆[》卷七“慶元府”:“八詠樓,在子城西,即沈隱侯元暢樓。至道間,郡守馮伉更今名。沈約《八詠詩》:‘登臺望秋月,會圃臨春風。秋至愍衰草,寒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東?!卑矗奕谝嘤小兜菛|陽沈隱侯八詠樓》,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落帆金華岸,赤松若可招。沈約八詠樓,城西孤岧峣?!眲t八詠樓,當時已有此稱,非宋至道間改稱。
【輯評】
《唐詩摘抄》卷二:氣局完整,絕無一字虛致,幾欲與“白日依日盡”作爭衡,所遜者興象微不逮耳。
《詩境淺說》續(xù)編:凡人昔年屐齒所徑,積久漸忘,忽逢故友,重履前塵,遂使鉤游陳跡,一一潮上心頭。陳迦陵寄冒巢民書云:“缽池夜雨,水繪朝煙。歷歷前游,都縈懷抱?!比饲閼倥f,大抵相同。作者回首當年,雙溪打槳,八詠登樓,宜有桑下浮屠之感也。
【評論】
《詩式·齊梁詩》:大歷中,詞人多在江外,皇甫冉、嚴維、張繼素、劉長卿、李嘉祐、朱放,竊占青山白云、春風芳草以為己有,吾知詩道初喪,正在于此,何得推過齊梁作者。
《唐才子傳·嚴維》:詩情雅重,挹魏晉之風,鍛煉鏗鏘,庶少遺恨。
徐獻忠《唐詩品》:維詩錯綜亦密,時出俊語,澄清涇渭,亦可遠致。如“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又“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又“夜靜溪聲近,庭寒月色深”,皆有自然之態(tài),神情疏暢,自不可少。
《唐音癸簽·評匯三》:嚴維詩時出俊語,如“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皆可誦,傷馬長篇綜組尤密。
《載酒園詩話又編·嚴維》:中唐數(shù)十年間,亦自風氣不同。其初,類于平淡中時露一入情切景之語,故讀元和以前詩,大抵如空山獨行,忽聞蘭氣,余則寒柯荒阜而已。如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誠為佳句,但上云“窗吟絕妙辭”,卻鄙。余情喜其《留別鄒紹先劉長卿》詩:“中年從一尉,自慊此身非。道在甘微祿,時危恥息機。晨趨本郡府,晝掩故山扉。待得干伐畢,何妨更采薇。”頗有長厚之風。又“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深切情事。“陽雁叫霜來枕上,寒山映月在湖中”,“漁浦浪花搖素壁,西陵樹色入秋窗”,時一神游,忽忽在目。
上一篇:《奉和劉祭酒傷白馬(此馬敕賜寧王,轉(zhuǎn)贈祭酒)》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顧況(十二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