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武陵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這是一首針砭晚唐時弊的諷刺詩。
詩歌題為《贈賣松人》,從賣松人的角度著筆。全篇采用白描手法,鋪陳其事,寫賣松人為了求利,從深山寒澗砍來松樹,賣與長安的“翠樓人”。但在繁華的長安帝京,貴族豪門青睞的是名花異卉、夭桃艷李,寒澗青松并不喜歡,賣松人只能白費氣力,失望而歸。
詩作托物取喻,用意微婉。歲寒而后凋的松樹,自古就被人們所稱頌。西晉文學家左思借詠“郁郁澗底松”,痛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杜甫借詠“新松恨不高千尺”,對黑暗社會痛加撻伐。此詩也是通過寒澗青松遭受冷遇的不公平待遇,對一切懷有真才實學之士不為世所用深表憤慨,并諷刺鞭撻只重“桃李”(即那些趨時媚俗之徒)的晚唐社會。
《唐才子傳》卷八記載,于武陵“大中時嘗舉進士,不稱意,攜書與琴往來商洛、巴蜀間,或隱于卜中,存獨醒之意。避地嘿嘿語,不及榮貴,少與時輩交游。”作者“不及榮貴”,“存獨醒之意”,所以托事抒憤,借物發端,表現內心的感慨,也寄托自己不希求功名利祿的高潔情懷。全詩構思精巧,別出心裁,借題發揮,言近旨遠,能給人以啟迪。
上一篇:《贈別二首·杜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衛八處士·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