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言情贈友詩歌
并序
晦叔,大和七年夏薨。劉尚書夢得,會昌二年秋薨。四君子,予之執友也。二十年間,凋零共盡。唯予衰病,至今獨存。因詠悲懷,題為《感舊》 。晦叔墳荒草已陳,夢得墓濕土猶新。
微之捐館將一紀,杓直歸丘二十春。
城中雖有故宅第,庭蕪園廢生荊榛。
篋中亦有舊書札,紙穿字蠹成灰塵。
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
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殘身。
豈無晚歲新舊識? 相識面親心不親。
人生莫羨苦長命,命長感舊多悲辛。
這首詩寫于唐武宗會昌二年(842),白居易七十一歲。是年七月,太子賓客分司劉禹錫卒,白居易因劉禹錫新逝,念起已經過世的知心老友,感而賦此。
詩的首句“晦叔墳荒草已陳”,指的是白居易摯友崔玄亮。玄亮,字晦叔,與白居易同登科第,因玄亮居末,他曾有詩自嘲云: “人間不會云間事,應笑蓬萊最后仙?!碧莆淖诖蠛推吣昶咴率蝗?,玄亮病死于虢州刺史上,距會昌二年已是十個年頭,故云“墳荒草已陳”。
次句云: “夢得墓濕土猶新。”指的是劉禹錫剛剛埋葬,故知本詩當寫于會昌二年。
“微之捐館將一紀,杓直歸丘二十春?!?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yuanzh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元稹死于大和五年七月,距會昌二年整整十二年,故云“一紀”。杓直,即李健。李健,字杓直,隴西人,生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死于唐穆宗長慶元年(821) 二月,年五十八。距會昌二年已經是二十二年,這里的“二十春”只是概數而已。
“城中雖有故第宅,庭蕪園廢生荊榛?!边@兩句詩是慨嘆四位老友在長安城里都有府第,可是由于人亡情去,門前冷落,院落中一派荒涼凄苦的景象。
“篋中亦有舊書札,紙穿字蠹成灰塵?!痹娙耸钦f明自己常常翻閱老友們的來往信件,由于年久,也被蠹蟲咬破,信箋已經變成灰塵。詩人正是通過這個細節描寫,反映出對老友思念的殷切。
“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边@兩句是全詩的核心,也披露了他寫這首詩的緣由。詩人認為這四位老友是他最知己的,言外之意說明他選友是比較嚴格的,并不輕易定交。證諸事實,也確是如此。他與元稹、劉禹錫、李建、崔玄亮的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患難之中,大都做到披肝瀝膽,分憂解危。值得一提的,就是五人在志趣上,作人上,都還比較耿介正直。
詩的末六句,把思念、傷感之情,又推進了一層。這一層包含了兩方面意思: 一方面是晚年不是未結交新的朋友,但大都是未能心心相印,只是泛泛之交而已。另一方面,感到生不如死,活的歲數大,負荷的痛苦特別沉重,大有承受不住之勢,這就突出了 “感舊”的悲傷氣氛。
清人沈德潛在 《唐詩別裁》中說: “樂天忠君愛國,遇事托諷,與少陵相同。特以平易近人,變少陵之沉雄渾厚,不襲其貌而得其神也。”這個評價很
有價值,不像有的人只抓住白居易詩作通俗一面,不去探索白詩的思想內容,未免失于片面之嫌。即以這首 《感舊》詩而論,從詩的語言上看,的確是通俗易解,但它內涵的深情摯意,卻是沉雄渾厚的。因而,我很欣賞沈德潛氏之說。
上一篇:《惜別》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感皇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