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十首·蝶戀花》原文賞析
岳峰遠碧
見說隨帆瞻九面,碧藕花開,朵朵波心現。曉月漸飛金碧顫,晶光返照湘江練。
誰遣迷云生絕巘? 蒼水仙蹤, 霧鎖靈文篆。 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許人間見。
這首詞是王船山所寫《瀟湘十景》之一。清順治十二年(1655) ,他寫過《瀟湘小八景》詞,十六年后又寫《大八景》,當在康熙十年(1671)。這十景,又當在寫完上述詞之后。十詞小序說: “習為哀響,不能伴和媚之音。”這首詞也有短序云:“自衡陽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岳峰淺碧,宛轉入望。”則是指自衡陽到湘潭,沿湘江看衡岳山峰。
全詞以帝舜南巡不久,湘妃——堯之二女幽怨,化為湘水之神故事做詞心,也應是哀悼桂王之死。詞以寫蓮花峰、仙女峰風光,前者明媚,后者迷蒙,遠碧靈奇為詞骨。
上片寫江中遠望衡峰。首三句:“見說隨帆瞻九面”,總冒岳峰,是說沿江隨船行可以看到衡岳的九面。正象蘇軾詠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下二句突出衡山最美的蓮花峰。峰呈碧翠,倒映水中,所以說“碧藕花開,朵朵波心現”。蓮花峰即芙蓉峰,如朵朵碧蓮,倒映江里,十分優美。下二句講日初升時,蓮花峰迎陽光而聳立的景色,“曉日漸飛金碧顫,晶光返照湘江練。”旭日飛升,瞬息變化,金色碧色交替,閃爍就象顫動一樣,如晶玉的峰光反射到“澄江凈如練”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的湘江中。據盛弘之《荊州記》說: “芙蓉 (峰) 上有泉水飛流,如舒一幅白練。”則此句講作蓮花峰上泉水也發了晶光,映入湘江象白練,亦為有據。《瀟湘大八景·江天暮雪》,形容雪“同云反映晶光凝”,與此句相類。但船山或受此記啟發,并未實指,所以錄此可備參考。
下片寫迷云所掩的仙女峰,首三句寫仙跡,憑想象力的飛騰,寫下所留仙蹤: “誰遣迷云生絕巘, 蒼水仙蹤,霧鎖靈文篆。”絕高的山峰崖壁,總生暗淡云霧。“誰遣”是倒插句,即下二句所說,“蒼水仙蹤”,即指舜往蒼梧 (桂林等地) ,蒼梧之水(湘江) 已有仙人遺蹤。“霧鎖靈文篆”即舜時仙人留下的神仙篆書被云封霧鎖,落實了首句“誰遣迷云生絕巘”的意思。這也是有根據的,《吳越春秋》說禹登衡山,夢一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禹登衡山宛委山發石得“金簡玉字之書”。船山在詞中活用了這個典故。這幾句意思是說這里是舜仙人所居, 也就是帝女所在地。
結二句說:“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許人間見。”這二句還在“誰遣”句總冒之下,是用遞進方法,最后講迷云遮仙女峰,主要是帝女即堯之二女、舜的妻子、湘妃姊妹,化為奇峰。修眉,暗指山如長眉,愁指眉峰顰蹙不展。深深,指藏于云霧中間之深,不許人間見,指帝女哀帝舜隨湘水下蒼梧而不再歸來,不但淚化斑竹,而且身化為峰,含有永恒的悲哀,再不愿人間看到帝女的積恨深愁。
沒有亡國恨的詞人,也能以吊古感情寫出這般情景,但不是很容易想象到的,只有象船山親從桂王南下的遺老,才能感到帝舜一去不還的深恨,這里自當是懷念桂王即南明永歷帝入緬甸被送還,為吳三桂所殺的事。
上片寫樂景,突出蓮花峰,深一層的意思在自比。蓮花之潔,澄江之凈,情與景融,船山一生,對此無愧。下片轉寫哀景,以想象帝女仙峰的悲哀,用擬人化之筆,寫永恒哀念帝舜的不歸,一往情深,而詞語含蓄,筆意全在所寫景中。這與十景詞的第七首寫昭山孤翠“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裊”含意相同。船山暮年作品,自然不再表現激蕩的感情,而只讓人感到描寫和用語的精妙。 第十首: “堯女含嚬, 蘭珮悲荒燐。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寫得就比這首淺顯。“曉日漸飛金碧顫” “霧鎖靈文篆”這些句子也不減吳文英、王沂孫、周密等南宋詞人名句。
上一篇:《又廷式·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十首·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