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正宮] 醉太平
曾瑞
相邀士夫①,笑引奚奴②。涌金門外過西湖③,寫新詩吊古。蘇堤堤上尋芳樹④, 斷橋橋畔沽醽醁⑤, 孤山山下醉林逋⑥。灑梨花暮雨。
【注釋】 ①士夫: 自金元以來為一般男子通稱,并不專指士大夫。②奚奴: 本指女奴,自宋以來的男女仆役通稱。③涌金門: 舊名豐豫門,為杭州西城門。④蘇堤: 即蘇公堤?!段淞峙f事》: “蘇公堤,元祐中東坡守杭日所筑?!?⑤斷橋: 《武林舊事》: “斷橋,又名段家橋,萬柳如云,望如裙帶?!?⑥林逋: 北宋隱士,錢塘人。
【鑒賞】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江南好。而游歷江南,杭州自然是首選之地。蘇軾曾云: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西湖正如人之眉目般精致美麗唐代以來,西湖便成為人們的游賞勝地,至南宋而臻于極盛。曾瑞本是北人(大興人,今屬北京),自號褐夫?!朵浌聿尽?說他因羨慕江浙風物和人才,由北來南,并言其“神采卓異,衣冠整肅,優游于市井,灑然如神仙中人”。他慕名遠來并在此活得恬淡瀟灑,想來也與西湖之上空濛煙雨的熏陶有關吧。這首小令正是抒寫他如閑云野鶴般的情致與雅興。
由曲中可知,于二月春分時節游湖的詩人對于紅船高樓的熱鬧氣氛并無興趣,而是偏好于懷古慕舊的絲絲幽情,這是清高詩人常有的閑情逸致。曾瑞欲在“孤山山下醉林逋”,當是因為自己 “志不屈物” 而不免與林逋有身世共鳴之感。雖有萬般的感慨,但恰逢此時良辰美景,豈不是忘憂的最好去處! 游玩了許久,終于抵暮而歸,此時正是“灑梨花暮雨”。讀者自可想象此時情景是何等迷人。二月時分,梨花欲開,湖上細雨霏微,堤上綠柳含煙,四周山色空濛,于迷蒙沉醉之際想起蘇軾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其實,雨中湖光山色的朦朧之美,又豈是肉身凡胎的西施所能相比!
歲月無痕,光華人生。人們在西湖旁游賞逸樂的興致始終未減,達官貴人,名流仕女,或沉湎于急管繁弦、蘭舟畫舫的聲樂之娛,或神迷于依依綠柳、馥馥紅荷的湖山之秀。文人雅士卻為那清風明月、鐘鳴猿啼、雨笠煙蓑而流連忘返。歲月磨洗了人間無數風塵,而西湖卻似一個卓爾不群、冰清玉潔的仙子,佇立在飄渺的云煙之中,任人品賞。
上一篇:呂侍中·[正宮]六幺令|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王元鼎·[正宮]醉太平·寒食|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