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言情贈友詩歌
一葉下梧桐、新涼風(fēng)露。喜鵲橋成渺云步。舊家機(jī)杼,巧織紫綃如霧。新愁還織就,無重數(shù)。天上何年?人間朝暮。回首星津又空渡,盈盈別淚,散作半空疏雨。離魂都付與、秋將去。
七夕雙星相會的故事,本來是神話傳說,由于天上既有會短離長的雙星,地上更多比翼分飛的夫妻,所以古代詩人常借此以寫人間的別恨離愁; 又由于古代外出的都是男子,婦女不可能單獨外出,所以寫雙星的詩詞,大多以婦女為中心人物而表現(xiàn)自我的心態(tài),同時也說明古代婦女對丈夫的依附性。漢代《古詩十九首》 中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就是寫閨婦的深沉相思。
千百年來,物換星移,盡管時代在變化,但這種別恨離愁的感情負(fù)荷,依然占據(jù)婦女內(nèi)心世界的陰暗一角。
這首詞里的主人公也是一個閨婦。
一葉報秋,炎夏已逝,風(fēng)露漸多。因為夏歷的七月才開始,所以說是 “新涼”。如果丈夫在她身邊,這一點才開始的炎涼的交替,她是不會有多大感覺的; 到了丈夫離家,她對季節(jié)便有了特殊的敏感,只要時令上有些小小的變化,就會在心理上引起顯著的反應(yīng),甚至?xí)割^數(shù)了又?jǐn)?shù),因為這中間流動著兩人分離的過程,何況又是雙星渡河的七夕。
她走向樓窗,遙望夜空,朦朧間窺見鵲橋已經(jīng)在銀河上搭成,云絮從橋邊徐步而過,好讓她看得清楚些。于是又反身走近織機(jī)旁邊。“舊家”是故家名門的意思,點明女主人本是一個大家閨婦。憑著她的靈巧的手法,曾經(jīng)織出過霧似的輕飄的紫色紗絹,因為這時雖新涼而殘留暑意,所以還可以穿紗衣,宋人張未 《七夕歌》 也有 “織成云霧紫綃衣”句。民間有七夕乞巧的風(fēng)俗,詞中的 “巧” 字即隱寓此意。
這樣的舊家閨婦,本來不會有過多的哀愁,如今織出來的卻是 “新愁”,說 “新愁” 即意味著這是過去未曾有過的。與王昌齡 《閨怨》 的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相比,一是見柳色而傷春,一是望銀河而悲秋,兩者都是在刻畫新愁。
織機(jī)上織出來的紫綃尺度是有限的,織成的新愁卻是數(shù)不清,一直可以伸展到天邊。《古詩十九首》 中有這樣的話: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織女因為心念牽牛,所以一整天沒有把布織成。這首詞雖未明言,實也暗示未曾將紫綃織成。緊接著便問 “天上何年”?回答是: 還不是像人間那樣從早到晚苦思著。天上這一句原是虛襯,但沒有這一句,就不能加重 “人間”句的分量。
夜色在悄悄流逝,一剎那間,雙星相會之后又要分離,因為天帝所能允許會面的時間不能超過黎明,由于會暫離長,等于一場空渡。星津意即星橋,也即鵲橋,李商隱 《七夕》有 “星橋橫過鵲飛回”句。對人間的思婦來說,這七夕更是空渡,她只有將離魂付與半空,愿疏雨飄到天涯游子那邊,向他遞過信息: 七夕已經(jīng)空渡過去,轉(zhuǎn)眼之間,秋天也將從我樓中消逝了。
上一篇:《感舊》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感皇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