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仙人洞
位于安徽巢湖市南19公里處銀屏山中。山下有谷地,谷地北壁猶如刀削斧劈。仙人洞外有安樂寺,上有摩刻“天然圖畫”四個大字。旁有勒石門聯為:“怪石如龍盤古洞;好花掛壁迎神仙”。相傳古代仙人崔子顏、呂洞賓、甜如蜜等在此修煉成仙,離開時留下一瓶“仙丹”,“雞犬舐之皆得仙”。故稱為仙人洞。洞有二個,一個稱白龍洞,又稱亮洞,入洞百米,有座無窗,也稱“天臺”。攀壁直上可達天臺亭,此處有“一線天”之稱。洞中石乳、石筍千姿百態。另一洞稱烏龍洞,也稱黑洞,洞內漆黑無光,伸手不見五指,亦滿遍石筍、石柱、形狀奇特。洞口峭壁高達40米處的絕壁石縫之中,生長著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奇妙引人。每年谷雨前后,牡丹吐苞開放,奇葩爭艷,潔白如雪,游人爭相觀賞,可望不可及。洞外安樂寺前有白龍潭,潭邊怪石嵯峨,水深叵測,終年不涸。寺南有“藥師檔”相傳為八仙采藥處,檔下有“落星塘”相傳為星星降落形成?,F寺前新建有觀花樓。
〔古詩文賞析〕 游仙人洞 清·周人俊
排闥春山窄徑斜,煙迷古洞靜無嘩。
水流石腳苔紋皺,樹拂云根烏夢賒。
半局殘棋今冷落,一聲清磬破繁華。
笑他仙境紅塵擾,峭壁猶開富貴花。
詩的開頭兩句是寫洞內景物,洞在山色掩映又窄又小斜徑里,從洞口可見洞外山景,可洞卻被煙霧深鎖迷漫著,靜悄悄無喧嘩之聲。仙人洞因平素人跡稀少,古代更為幽靜,正如作者所寫。
三四兩句雖仍寫景,但卻是寫洞外環境了:石頭上青苔斑斑,石頭下泉水潺潺,樹拂云腳,氣象萬千,這里自然美景多好呀!你們看,懸崖峭壁,谷深泉隱,徑曲林幽,真似仙境。
五六句詩意一轉,開始寫起安樂寺。安樂寺建于洞前,原藏佛骨塔,古有大佛殿,寺旁是清涼仙泉,寺前有觀花樓(今已重建),寺東側可進亮洞,崎嶇數里,直穿八仙山。暗洞在亮洞側,即今之仙人洞,洞內鐘乳石筍林立,組成“仙人井”、“仙人田”、“仙人府”等奇景妙觀。仙人洞今已辟為旅游佳處,而古代卻是仙人隱士修煉之所,所以句中講了“半局殘棋”,指古仙所留遺跡。已被今人冷落?!耙宦暻屙唷倍轮猩说恼堈n卻引來了市井繁華。因而最后兩句接著提出:笑他仙境已被人間來干擾,峭壁也開放了富貴之花。
富貴花是指牡丹花,即謂之天下第一奇花——牡丹仙子。這株牡丹從銀屏絕壁破石而出,千年不枯,旁無雜草,堪稱奇花。當地對此有首民謠:“一花乾,二花淹,三花四花保平安?!闭J為其能預報旱澇,年年谷雨約定俗成前去爭觀,今已發展為巢湖牡丹觀花節。
(劉冷月)
〔現代散文〕 被稱為“人間仙境”的銀屏山仙人洞風景區,洞、花、山、寺交相輝映,傳說故事神奇優美。她以窈妙的容姿令游人賞嘆不絕,流連忘返。
谷雨前后3天是觀賞“銀屏牡丹”的佳期,繁華的“廟會”市場因之高潮迭起,延續一個多月。從巢城坐車40分鐘,蜿蜒直上半山停車場。沐浴著明媚的春光,或漫步在細雨濛濛的石徑上,你都會感到,一個鶯歌燕舞、飛紅滴翠、如畫如夢的繽紛世界張開了豐潤溫馨的臂膀,翩翩來儀,導引你匯入紅男綠女的“瀑流”。你穿過粉壁黛瓦的圍墻入口,可聆聽古剎鐘聲從“八仙山”東側的10丈峭壁深處飛出,在“仙人洞”口縈回四散。
“怪石如龍盤古洞,好花掛壁隱神仙。”一幅黑底金字楹聯裝點著依崖偎壁的“安樂寺”山門,雅邁神鶩。游人往往不先由此入內探幽,而捷足登臨南側的“觀花樓”,為寺頂高處一株破壁而出的白色牡丹花奪目怡情。那是千百人爭睹的“銀屏奇花”。她凌崖居險,以頑強的生命力開拓出清新妖嬈的蓬勃生機。如果說,“八仙山”陡峭的懸崖象一頂王冠的正面,“銀屏牡丹”就是“王冠”上熠熠生渾的明珠。
壯年來游,以為“仙人洞”的象形鐘乳景觀比少年時代見到的,更加千姿百態,剔透傳神。里面早已安裝了一盞盞照明電燈,不必再將事先漚制的干葵秸燃作火把以致煙障古洞、妨礙觀瞻。
洞窟三處,黑洞最長,居安樂寺左側,又叫“烏龍洞”。空闊地帶可容納150多人。200米深處不妨耳貼巖罅聽潮涌浪拍的轟鳴聲,據說通長江,只是擠不過去了。走進黑洞,第一印象是:“府第洞天”的煌赫森嚴:高大的洞廳突現一塊巨石,狀若回首吼嘯的臥獅,就是“玉獅護仙府”吧?頂部兩條“石龍”蟠繞著半球形圓石,虬勁猛烈,人稱“二龍搶珠”。由此“發軔”,曲折輾轉,錯錯列列地見出“青蛙跳水”、“金龜望月”,更有“仙橋”、“丹灶”、“鼓”、“鐘”、“樓”、“田”、“井”……,一派田園風情。亮洞一稱“白龍洞”,在安樂寺右邊,“廳”中有“廳”、“田”上有“田”,然而卻更象一座地下“動物園”,景觀與黑洞無一重復。什么“雁掠夜空”、“錦雞報曉”、“大鵬展翅”、“紅云露馬蹄”……飛禽走獸呼之欲動。有時一個細節竟在似與不似之間“救”活了全體。兩洞天然造物以地面風光的險崖、奇花為風格基調,“形別神通”,包蘊著豐富而又和諧的藝術美感。自然力賦予亮洞一個絕妙的“拗韻”——沿著淙淙小溪,來在百米深處,你看到一條“玉龍”從天而降,“盤”在“天臺”的石墩上,令人想起黑洞廳的威勢,感到一支充滿活力的神圣旋律在凝固的音樂篇章里奔騰不已。走到近處才恍然大悟,那是從“天窗”射下的一束陽光,仰首藍天白云在無窮境界。。前行不遠另展“天然圖畫”:后洞口綠樹掩映,清泉汨汨,布谷鳥清脆的歌聲排闥大野晴空。
沿著“八十八搭”古道的舊跡,到巍峨的銀屏山頂飽覽“九獅抱銀屏”的壯麗,造訪氤氳繚繞的佛殿僧堂。而對一座座“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參乘”偶像,我想一求甚解:當年朱元璋為什么要在此興建“九十九間半龍興寺”?我覺得,不論是傳說還是史實,在“銀屏仙境”卷過的層層“波瀾”,都銜接著“紅塵”內外,人與自然之間的某種默契。
(聞仁筑)
〔民間文學〕 很久以前,銀屏山下住著一位老石匠。老石匠臨終前把獨生女白梅叫到跟前說:“我有一個心愿,在這山里鑿一個仙人洞,請一方神靈來保佑這一帶蒼生。現洞已鑿好,仙人桌、仙人床也已鑿好,就缺少一尊神像。你可去請隔山阿春幫忙,他是我徒弟……”老石匠說著咽了氣。從此,白梅成了孤女,靠打柴度日。一天晚上,她剛要上床去睡,忽聽山中傳來“咚咚”的鑿石聲,順著聲音尋去,不知不覺來到仙人洞口,原來聲音就是從洞里傳出來的。她小心翼翼順洞口走去,向里一看,見仙人桌上放著一支蠟燭,燭光下,有個青年男子正在雕鑿神像。這尊神像已近竣工,只剩最后的細部,還是個仙姑呢!白梅因一時好奇來到這里,那青年男子發現了她。轉身對白梅施禮道:“白梅妹妹休要驚慌,我是后山阿春呀!”白梅一聽“阿春”兩字,又驚又喜,當即回身以禮相敘。兩人談得情投意合,只恨相見太晚。兩人越談越親密,阿春鼓起勇氣向白梅求婚:“白梅,我是你爹的徒弟,我們在一起過日子好嗎?”白梅知道爹爹的遺愿也是如此,便羞澀地點頭答應了。于是,兩人遂請仙姑神像作證,海誓山盟,相約于來年三月初三春暖花開之日成親。
秋去春來,轉眼到了次年三月初二,離佳期只剩一天了。白梅清早起身,正在灑掃庭院,忽聽門口“嗖”的一聲響,射來一支箭。白梅開門一看,是支黃綾箭,嚇得她魂飛魄散。原來這是一支皇上到民間選妃的御箭,無論誰家門口落下這支箭,就表明這家民女被選入宮。白梅一心鐘情于阿春,她一邊哭一邊拚命呼喚“阿春哥”,她那悲切的聲音隨著晨風傳到阿春耳中。阿春急忙翻山越澗,向白梅家趕來。可是,白梅已被官兵搶去走遠了。阿春來到仙人洞,仰天長嘆“仙人呀,你如果能顯神作靈,就該救救白梅呀!”話音剛落,就聽“嗡”的一聲響,一道白光從洞里射出,接著落下一位端莊飄逸的仙姑。她一身縞白,左手拿著白色撣帚,右手牽著一匹白馬,對阿春說:“我乃百花仙姑,前來搭救白梅。你速持此云帚,騎上白馬去救她。切記:此兩件寶物,不可丟失一件?!闭f罷秀眸微合,悄然隱逝。
阿春翻身上馬,手中云帚一揮,白馬騰空而起。眨眼之間落到官兵馬前。他將云帚輕輕一撣,官兵紛紛落馬,丟盔棄甲。阿春下馬攙起白梅,將她扶上馬背,回轉韁繩,向來路飛回。
阿春一時高興,竟忘掉仙姑叮囑,將云帚向空中一拋,那云帚翻卷幾下,隨風飛去。不料云帚一失,那白馬頓時驚狂起來,將阿春擲于地上。這時后面官兵追至,將阿春活活打死。銀屏山下那匹白馬馱著白梅逃至一塊懸崖絕壁前,白馬長嘶一聲,正待凌空飛去,卻被官兵一箭射中,白梅即摔倒絕壁下。
霎間,只聽嘩啦啦一聲巨響,白梅腳下突然升起一道亮光,托著一朵彩云,將白梅輕輕托起,直托到那塊懸崖絕壁之上,變成一棵鮮艷奪目的白牡丹花,怒放在懸崖云端。
從此,老石匠開鑿的仙人洞頂,生長著一棵潔白的牡丹花,這就是今日人們所看到的“銀屏牡丹”。
(劉冷月 整理)
上一篇:描寫《岳陽樓》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巫峽》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