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壽裳《爭面子》原文|注釋|賞析
面子何嘗是好東西?無非虛榮的別名,乏人的至寶,面子而出于爭,則更是乏不可言了。萬事不從實力上做工夫,營營然只求外表過得去,虛名爭得來,就從此心滿意足,這便是墮落民族的特征。莊周的寓言說得好: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曰 ‘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因為白天里眾目昭彰,有關體面,果子卻只給三個,還不及夜里四個之多,所以猴子們都不高興了;后來次序一變,總數還是一樣,面子好看些了,所以猴子們都喜歡。這的確是一個爭面子的好例。現在有人以為對英應戰是替老大的中國爭一點面子,真可謂異想天開。難道月余以來,全國學生們的奔走呼號,為的是僅僅要面子,爭面子嗎?
這里我忽然記起“佶屈聱牙”的愛羅先珂了。去年報上載留德某君的一篇大作,據說這位詩人曾經在柏林公言“中國無文化;辮子,小腳,大煙,強盜便是中國之文化。”又云: “中國人喜夸其中國文化;吾甚不知所可能夸者是甚東西?”于是某君聽了,憤憤不平,便提筆作文,寄其“遺恨”,既說“愛氏本身固已是日本化”,又推原于同住者都是“醉心日本文化者”,甚至把人家的眷屬也硬改國籍。某君為什么如此率斷,如此遷怒呢? 大概由于他們不為中國做點面子罷了。
所謂 “中國人愛平和” ,所謂“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 ,面子固然很好看,我總覺得是令人聊以自慰的話。中國民族一面有幾千年飽經同族異族的殘殺的歷史,一面又有李耳、孔丘等等自文卑怯的學說,說什么 “兵者不祥”啊,“柔勝剛,弱勝強” 呀,“好勇疾貧亂也”哪,談虎色變,已經深入人心; 一切以退嬰為主,還自以為 “既明且哲”。這種民族如何能夠有自衛的力量? 內亂的至今不絕,無足怪也。
至于精神文明云云,令人們也自知物質 文明,百不如人,姑且作此說以自解。殊不知物質與精神二者有平行的關系: 物質主義不徹底,精神生活一定是空虛淺薄的; 精神生活不廣大,物質文明又決不會發達到底的。日本人也有自夸精神文明勝過西洋的,谷本富卻回答他說: “物質文明已經比西洋遲二百年,精神文明則簡直遲五百年呢。” 言雖稍激,實在有獨到之見,我現在還要轉一句: 不有強力敢死之風,進取有為之習,事事效法西洋,則雖相差二百年之物質文明,也就沒法趕到,更不必說精神文明。爭面子是永遠不中用的。
(1925年7月31日《莽原》周刊第15期)
賞析 這篇雜文寫作動因是“五卅運動”。1925年日、英帝國主義殘酷屠殺中國工人、學生,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學生們要求政府宣布對英應戰,出于正義,但社會上卻有流言說,這只是為了“爭面子”。作者抓住“爭面子” 問題為議論中心,縱橫漫談,指出中國人的確好爭面子,但爭的是虛偽的臉面好看。“五卅運動”是中國人的正義之舉,不能和“朝三暮四”故事中的猴子同日而語。
在我們傳統思想中,好爭空虛面子的事,實在是屢見不鮮。“文明古國” 、“地大物博” 、“四大發明最先”、“國粹”,很多名目都是把癰疽當作寶貝。愛羅先珂有感于此,用諷刺的語言抨擊遺老遺少,實不為過。
這篇雜文中心在于談傳統思想、刺現實社會。于是作者選擇了“中國人愛平和”“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兩塊“好看”的面子重點解剖,見解深刻。他指出,前者是傳統儒道思想“自文卑怯”的學說,民族遭宰割而自身無力抵抗,便拿出遮丑的理論粉飾自己的卑怯。后者簡直是“精神勝利法”,物質文明,百不如人,只能以精神文明自解,這也是爭面子的老毛病。如果中國人總想的是爭一點空虛的面子,而把人頭落地、國亡家破看得無關緊要,這的確應該對之大喝一聲: “爭面子是永遠不中用的”。
這篇雜文由現實問題而觸發,但又不就事論事。作者憑借自己豐富的文化知識,從現實問題反思傳統思想中卑怯、懦弱的基因,并加以綜合分析,立意深刻,是一篇典型的社會批評、文明批評。10年后,魯迅寫過一篇《說“面子”》,立意雖異,但對傳統思想的剖析上卻有共同見解。魯迅說,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象24年前的抓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本文不僅能在整體上把握社會病態世象,從而縱橫馳騁,不離中心,而且在材料剖析上也精微佳妙。如: “朝三暮四”的故事,在一般人看來同爭面子恐無甚關系,但經他一巧用,卻貼切妥當,耳目一新。
上一篇:陸游《書浮屠事》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聞一多《五四斷想》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