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原文與翻譯、賞析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①,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②。
【注釋】 ①打起:趕走。兒:因葉韻的緣故,舊讀ni(音泥)。②遼西: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指詩中女子的丈夫戍守之地。
【詩大意】 請把窗外的黃鶯趕走,不要讓它在樹上啼叫;因為黃鶯的叫聲驚擾了我的好夢,使我無法在睡夢中與遼西的丈夫歡晤。
【賞析】 王相注《千家詩》,將此詩題為《伊州歌》,說是蓋嘉運作,后來有的唐詩注本也沿用此說。但《唐詩紀事》在金昌緒名下載此詩,題作《春怨》。按,《樂府詩集》 引 《樂苑》說:“《伊州》,商調曲,西京節度蓋嘉運所進也。”據此,則蓋嘉運所進乃是伊州樂曲,并沒有蓋氏自作歌詞的記載。因此,這首詩的詩題、作者仍從《唐詩紀事》。
這是一首閨情詩,用少婦的第一人稱口吻寫成。生活氣息很濃,又頗具民歌色彩。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黃鶯是報道春光來臨的信使,它的百囀千啼可以喚醒春睡的人們去領略戶外的爛漫春色。為何詩中的少婦還擁衾于床榻之上,指使婢女去趕走黃鶯,不讓它在樹枝上啼叫呢?這兩句詩給讀者造成了懸念。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道破了原因。原來是擔心黃鶯的啼鳴會驚斷自己到遼西與丈夫會面的好夢。“遼西”,是唐代征東官軍的駐地,這就畫龍點睛地表明了題旨——懷念從軍在外的征人。明乎此,則可知此詩題材雖屬閨情一類,但內容卻更有社會性;明乎此,也可知所謂“春怨”,實際上并非怨黃鶯驚破好夢,而是怨當時的兵役制和邊境的戰事拆散了美滿的家庭,破壞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少婦欲尋好夢,但好夢總是要醒的,她醒后的凄涼滋味、寂寞情懷又將如何消除和排遣呢?這就留待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去想象、去思索了。清人唐汝詢在《唐詩解》上說:“遼西唯一夢往來,托意更苦。”可謂體會深切。
這首小詩深得明、清兩代詩評家的好評。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贊美此詩“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這兩則確切的評語,是就本詩的章法而言的。
近人王文濡則從本詩的表現內容和人物形象著眼,他的評語是: “善寫閨情,嬌癡之狀如畫。” (《唐詩評注讀本》) 也頗有藝術見地。
“短篇貴詞簡味長,言不可盡”(清人冒春榮《葚原詩說》),“短篇宜紆折,不然則味薄” (清人劉熙載《詩概》)。《春怨》一詩既 “詞簡” 又“紆折”,因而詩味深長,堪稱佳作;金昌緒的詩名也僅僅由于有了這首20字的小詩,才得以留傳于世。
上一篇:《春天》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春曉》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