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曾國藩·傲奴》原文賞析
君不見蕭郎老仆如家雞,十年笞楚心不攜。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頤使千人百人伏。今我何為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平生意氣自許頗,誰知傲奴乃過我。昨者一語天地睽,公然對面相勃谿。傲奴誹我未賢圣,我坐傲奴小不敬。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憐傲骨撐青天,噫嘻乎,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
奴顏與媚骨原是緊緊相連的,奴而能“傲”,這立題就新鮮。從詩中所寫境況看,當是曾國藩早年的作品。徑取生活中偶發事件入詩,題材不落窠臼,先就贏得幾分。
蕭穎士是唐開元進士,對策第一。有老仆事之十年,捶楚嚴慘,或勸其去,答云:“非不能去,愛其才也?!蔽鳚h臨邛(今四川邛崍)巨富卓王孫,家中奴仆甚眾,無不服。此詩寫傲奴,先就從這兩個關于奴仆的故事說起,不特有反襯的作用,而且可以引發讀者聯想,產生興趣,妙在以書卷氣使詩境增厚?!熬灰娛捓衫掀腿缂译u,十年笞楚心不攜(沒有離心)。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頤使千人百人伏?!边@種長句排比開篇的格局,得法于唐代李、杜,能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增加歌行氣勢感。
以下言歸正傳: “今我何為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睙o學,則不如蕭郎,這是牢騷話;無錢,則不如卓氏,這才是大實話。綜上四句,已大有“今生何事更如人”(江湜)之感慨,令人色慘。以下緊接一句“平生意氣自許頗(頗自許)”,駁上句“無學”。不因窮困而志短,大丈夫當如此也。又接一句“誰知傲奴乃過我”,又駁上句“自許”。以奴傲主,以下凌上,沒這本書賣!以上一句駁一句,語未了便轉,最有跌宕奇突之致。“傲奴”二字點題,以下才進入敘事。
“昨者一語天地暌,公然對面相勃谿?!痹瓉碜蛱熘髋珒蓚€鬧翻了臉。“天地暌”本指天高地卑,上下懸隔?!兑住り摇罚骸疤斓仡ザ涫峦??!庇迷谶@里有翻了天的意味?!肮粚γ嫦嗖G(爭斗)”一句從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化得字面,形態畢露地寫出不意遭到自下而來的欺凌之羞愧。奴才受了主子的氣,背后嘀咕已屬不敬,何況對面搶白!太叫人受不了?!鞍僚u我未賢圣,我坐傲奴小不敬”,是據實直書口角交鋒,也是極其生動詼諧的速寫筆墨。須知主人自許頗高而尚未宦達,被傲奴當面罵為“未賢圣”,實在是戳到傷疤,十分難堪。這樣的奴仆,實在是大不敬,而詩人只責他“小不敬”,先已氣短,這也反面見出傲奴氣焰之高,實過于我。從這番勃谿,讀者不難推測,這主奴兩個積怨已非一日。平素縱然不曾如此大干,至少也有所摩擦或腹誹。爆發是遲早要來的,只差一根導火索。一旦爆發,主奴情分也就斷絕。主人固然不肯再用打翻天印的奴才,而傲奴也不屑服侍窮要面子的主人。看他“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憐傲骨撐青天”,“合則留,不合則去”,哪里有半點奴氣!這話當然是反語。于是他憤憤然想到,你這樣欺我無錢無勢,算得什么!要欺你去欺那有錢有勢的主子去!詩的結尾極為精彩:“噫嘻乎,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換骨”二字畫龍點睛,即脫胎換骨,即換“傲骨”為媚骨。
此詩以不長的篇幅活畫出生活中兩號人物。詩中的“傲奴”之“傲”,并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李白) 式的傲,而是“墻倒眾人推”,對窮困中的主子打翻天印。連分手也沒個好聲氣,亦可謂絕情了。這種“傲”與諂上而驕下的“傲”,倒是一脈相通的。“勢利”二字足以盡之。人世上有弟子出賣老師者,有兒子出賣生父者,有親信投井下石者,多類此。故這個形象是夠典型的。詩中的“我”受下人之氣,無可奈何,報以反諷,聊以解嘲。這也是人間常有的情態。主奴二人,實相映成趣。奴性本媚,而以 “傲”名篇,本已耐味; 而寫到拂袖而去,兀傲之極外,忽又跌出那個“媚”字,揭示出這看似相反的兩種現象本質上的一致。由生活中偶發事件而揭示出世態炎涼、人情勢利之一般,這就使此詩具有典型性。全詩行文既揮斥又簡勁,頗具陽剛之美。
上一篇:古詩《陳子龍·交河》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高旭·元旦》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