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靜夜相思》唐山水詩鑒賞
李群玉
山空天籟寂,水榭延輕涼。
浪定一浦月,藕花閑自香。
在一個(gè)寂靜的夏夜,在一個(gè)四周盛開著荷花的水榭,詩人動(dòng)了相思之情。所思或是一位品貌俱佳的女子,或是定交多年的朋友,抑或是隱遁山林的高士?很難確指。也正因?yàn)樗紝?duì)象的不定性,所以更易觸動(dòng)不同類型的讀者去想象,去根據(jù)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yàn)和審美情趣加以體味,因而所寫相思之情就有更為廣泛和普遍的意義。
“天籟”,語出《莊子·齊物論》。“籟”,本是一種管樂器,《莊子》則以“天籟”喻天風(fēng)。“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天風(fēng)吹出萬種聲音,然而它們的發(fā)作或停止,都由它們自己。“山空”風(fēng)就大,而此時(shí)無風(fēng),萬籟俱寂,這也是大自然的力量。詩人消暑水榭,延來輕涼。延,除有延引、延來等意思外,尚有延俄一義。一“延”字,寫出詩人逗留水榭的時(shí)間已久,從天籟未寂延俄到天籟既寂,從水榭未涼延至水榭輕涼。
第三句,“浪定” 回應(yīng)首句 “天籟寂”。由于無風(fēng),故無浪; 又由于無浪,故滿池滿浦的水色才格外分明。對(duì)月懷人,是古典作品一個(gè)永久的題材。謝莊《月賦》云: “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云: “三五二八月,千里與君同。”李白《送江舍人》云: “吳洲如見月,千里幸相思。”寇準(zhǔn)《陽關(guān)引》詞云: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舉不勝舉。此詩只寫月,不明寫懷人,然而一腔深情已見于一浦月色,顯得格外婉曲,韻味悠長。“藕花”,又稱荷花,亦即芙蓉。池浦飄浮著藕花的淡香,月下,藕花顯得特別閑麗幽雅。《古詩十九首》其六不是曾寫過“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yuǎn)道”嗎?藕花(芙蓉)古人常用來贈(zèng)所思,觸物生情,面對(duì)藕花,怎能不油然而生相思之情? 《離騷》云: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用芙蓉來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潔,而詩人與所思的友情也同樣是那樣芬芳高潔。
此詩寫山水花月之景,空靈幽雅,情韻悠遠(yuǎn),含蓄婉曲。詩中雖未明言相思,卻借一浦皎潔月色,滿池香荷淡淡出之。寄意明月,托情芙蓉,相思情意自溢于言外。詩寫相思,易流于凄苦,而此詩山風(fēng)水榭,明月芙蓉,幽雅的環(huán)境襯托出詩人的閑適高雅,沒有一絲感傷的哀痕。
上一篇:杜甫《青陽峽》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德裕《題劍門》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