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偉業·捉船行》原文賞析
官差捉船為載兵,大船買脫中船行;中船蘆港且潛避,小船無知唱歌去。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槳追風搖急櫓。村人露肘捉頭來,背似土牛耐鞭苦。苦辭船小要何用?爭執洶洶路人擁。前頭船見不敢行,曉事篙師斂錢送。船戶家家壞十千,官司查點候如年;發回仍索常行費,另派門攤云雇船。君不見官舫嵬峨無用處,打鼓插旗馬頭住。
清代順治、康熙年間,朝廷為了鎮壓各地抗清運動,加強軍備、設防,地方官吏便強行征調,占用百姓的船只、竹木、耕牛(“職皮為舟障”);更有甚者,“猾吏藉以飽壑,民用不堪”。本詩真實形象地反映了貪官污吏藉口軍運,四處捉船,橫加勒索,使得江南水鄉船戶民不聊生的史實,并表現了作者對貧苦人民的同情。
開宗明義,詩一開頭便說“官差捉船為載兵”,可是不無諷刺意味的是:能載兵的大船、中船都溜掉了:大船“買脫”(拿錢買通官差,得以逃走);中船行人蘆葦叢生的港汊權且躲避,于是只剩下載不了幾個人的小船,這些無財無勢,成天風里來雨里去,靠渡幾個客人,撈點魚蝦換得鹽米度日的小船人家,不要說去買通官府,只怕連捉船的風聲也不曾聽到。詩人用“小船無知唱歌去”描寫這些一貧如洗的窮家破船,大難將臨卻渾然不知,依然平靜地哼著漁歌、唱著號子劃船而去的情景。殊不知此去無異于自投羅網。
果然,“郡符(官府征用船只的文書)昨下吏如虎”,官差個個如虎似狼,兇神惡煞;“快槳追風搖急櫓”,飛快地追上毫無防備的小船。船家被差人扭手揪髻捉了來,背上挨的皮鞭像雨點似的又急又重。“土牛”,是古時迎春所用的土制春牛,供人們在迎春禮儀上鞭打以除寒氣 (這叫 “鞭春”)之用。“背似土牛耐鞭苦”一句寫出了差役們心狠手毒,全不把窮人當人看的慘無人道的暴行,那似捶打土牛的鞭打聲,皮開肉綻的脊背,飽含著貧苦船家的多少屈辱和痛苦!船家爭辯說船太小了,怎么載得了軍隊?官差們卻罵聲不絕; 路人擠擠挨挨,圍觀不去。
前頭駛來的船只見此情景紛紛停下,誰也不敢闖過去或掉頭逃走,比較“曉事”,有社會經驗的篙師就出面為每條船送些錢給官府,通融一下,以便保下各家賴以謀生的惟一手段——小船。船戶每家破費了用血汗換來的甚至典當借貸湊足的“十千”錢。“官司查點候如年”,“官司”即有關的官府衙門,辦事人員挨著一條船一條船查對,疲疲沓沓,故意拖延,哪管船戶正提心吊膽度日如年地等著。查點的結果回復下來,不僅每戶還得交納“常行費”即常例錢,更須交出 “門攤錢”。《續通考·金制》云: “額外課 (賦稅)三十有二,七日門攤。”因為官府說是要拿這些錢“雇船”運兵、作軍事調動之用,誰敢不交! 蒼天才知道,這些挨門挨戶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有幾文用去雇船了?最底層的窮苦百姓只落得油水榨干、奄奄待斃。
“君不見”二句作為結束語含有深深的哀嘆和不平的譏諷。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不會看不見“官舫嵬峨無用處,打鼓插旗馬頭 (即碼頭) 住”。這里作者勾勒了這樣一個畫面:一邊是被扣住的窮人破舊的小船,一邊是閑駐的官家大樓船,嵬峨豪華,打鼓插旗空泊于碼頭上。
本詩具有吳偉業七言歌行的一般特點,也是“以唐人格調,寫目前近事”。敘事樸素流暢,音韻響亮流轉,以換韻推動事件的發展,寄托自己的感情。這種情形以末兩句為最典型。
《捉船行》與吳偉業的另五首詩《蘆洲行》、《直溪吏》 (寫官府追捕的酷虐)、《馬草行》(寫官吏勒索的苛急)、《堇山兒》、《臨頓兒》 (寫亂離年代兒童被擄掠、被出賣的慘劇),都是揭露社會黑暗、關心百姓疾苦的代表作品。正如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指出的,這些作品“又可與少陵(杜甫的別號)《兵車行》、《石壕吏》……等相表里,特少遜其遒煉耳”。
上一篇:古詩《朱彝尊·捉人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鑾宣·推車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