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題劍門》唐山水詩鑒賞
李德裕
奇峰百仞懸,清眺出嵐煙。
迥若戈回日,高疑劍倚天。
參差霞壁聳,合沓翠屏連。
想是三刀夢,森然在目前。
這首詩不是著筆于劍門關的險峻,而是落墨于劍門山的雄壯。作者借助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詩筆,引導我們仿佛也登上了劍門之巔,縱情觀賞那雄奇而又壯麗的風光。
首聯即對劍門山的偉岸身姿進行藝術顯影。劍門山,位于四川省北部,因峭壁中斷、兩崖相嵌、形似劍門而得名,三國時蜀將姜維曾在此屯兵以拒鐘會。這里,“百仞懸”,點出劍門山的橫空出世,雄踞一方,高不可攀。唯其高不可攀,舉目眺望,是見嵐煙四起,而劍門山偉岸的身姿正在似真似幻的嵐煙中半隱半現——“嵐煙”,意謂山嵐如煙。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稜》有云: “嵐煙瀑水如向人,終日迢迢空在眼。”姚合《送賈謩赴共城營田》亦有云: “水氣詩書軟,嵐煙筆硯濃。”
頷聯繼續表現劍門山的高遠挺拔,卻由 “質直言之”改為“比興言之”,顯示出移步換形的藝術技巧。“戈回日”,融合《淮南子·覽冥》“魯陽揮戈駐日”和李白《蜀道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句意,極言劍門山的上摩蒼穹、神獸敬畏。“劍倚天”,出自宋玉“長劍耿耿倚天外”句,用在這里,卻生動而又精切地顯現了劍門山的高峻體態和威武氣勢。
頸聯摹寫劍門山重疊的山形和蒼翠的山容。“合沓”,即重疊之意。征諸前代詩賦,賈誼《早云賦》既云:“遂積聚而合沓,相紛薄而慷慨”,謝朓《敬亭山》詩亦云: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劍門山有七十二峰,因而,置身其間,只見層巒疊嶂,錯落有致,既好似彩霞幻化成的絕壁,又好似翠葉聯綴成的屏風。以“霞壁”、“翠屏”形容劍門諸峰,不僅暗示出其間云蒸霞蔚、木榮草茂的情景,而且使讀者于雄奇之外得見其壯麗。
尾聯觸景生情,忽發奇想: 那氣勢威武、法度森嚴、猶如刀削斧劈的劍門山,多象傳說中的“三刀夢”那令人駭異的夢境。“三刀夢”,典出《晉書·王濬傳》: 王濬曾 “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驚覺后,王濬視為兇兆,悶悶不樂。主簿李毅卻拜賀道:“‘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不久,果然“遷濬為益州刺史”。后來,這事便常常用作官吏調遷的典故。顯然是劍門山那刀攢劍簇般的峰巒觸發起作者“三刀夢”的聯想,而觸發聯想的焦點則是實景與夢境的酷肖。從遣辭造語的角度看,它表明了作者對典故的靈活改造和運用; 從抒情寫意的角度看,它則透露出: 在作者的潛意識里,埋藏著仕途升黜難以逆料的隱憂。或許可以說,正是這耐人尋繹的最后一筆,使全篇成為獨出機杼的佳構。
上一篇:李群玉《靜夜相思》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方干《題君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