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入窗里
(秋歌之一)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前兩句寫秋風。秋風入窗,羅帳飄揚,作者是在動中寫景的;后兩句寫明月,抬頭看月,寄情千里,是在動中抒情的。 在動中寫景抒情,是這首民歌在藝術上的頭一個特點。 “秋風”、“明月”,是秋天的主要特點,抓住主要特征來描寫秋天,更能突出秋天的季節氣氛。這是這首民歌在藝術上的又一個特點。關于秋風,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譬如歐陽修的《秋聲賦》,就是抓住“秋風”這一特征表現肅殺的秋天氣氛的。至于“明月”,更是古代詩人筆下生花的描寫對象,我們民族的傳統習俗,是以圓月作為親人團聚的象征,同時也常把“明月”作為思念遠方親人的感情寄托。三、四句“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正是我們民族這種心理的具體體現。謝莊《月賦》: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蘇軾《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都是如此。特別是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前兩句李詩化用這首民歌的句子,甚至只改一字而為已用;后兩句則直接“寄愁心于明月”了。可見李白善于從民歌中吸取營養,其詩也深受民歌影響。
上一篇:秋夜望單飛雁|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答柳惲|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