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襄邑道中》宋山水詩鑒賞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襄邑,即汴都縣,后改為拱州,在今河南開封東南。這首即景抒懷詩即作于襄邑道中,表現(xiàn)了詩人心與物游的閑適恬淡心情。
起首一句,就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彩繽紛的景象。“飛花”,是指凋落的花瓣被風兒吹得滿天飄舞。這是暮春特有的景致。對于熱愛春天,但又被無情的歲月所拋棄的人來說,面對 “飛花”,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惜春、傷春的感情。杜甫《曲江二首》之一說: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一片”花瓣被風兒吹落,尚且使人感到春色頓減,那么,“風飄萬點”更會使人愁不可言了。元代的袁桷也用“飛花”來表達對春天的依戀: “碧箋時寫飛花恨,寶瑟曾傳細雨愁。”但不如杜詩的感情沉著,深厚。而詩人韓翃卻用 “春城無處不飛花”來描繪京城長安旖旎繁華的風光。相同的自然景物,在不同詩人的審美觀照中會呈現(xiàn)出迥然有別的審美意境,其關(guān)鍵在于詩人瞬間的審美情趣。陳與義面對襄邑道中兩岸的 “飛花”,既不象杜甫那樣傷感中透露出沉著; 也不象韓翃的詩句那樣,給人以富麗贍華之感; 更不同于袁桷詩句的纖弱、柔媚,而是給人以愉悅、明麗的美感。詩人乘船行進在襄邑道中,雖值暮春,映入眼簾的卻是兩岸飛花,而且這紛紛揚揚的花雨又“照”紅了詩人乘坐的船兒,仿佛讓人置身于花的海洋,感到無比愜意。正因為詩人心與景會,無比愉悅,所以,下句說:“百里榆堤半日風”,意思是,榆堤夾岸的襄邑道上,船兒趁著順風,半天就行了 一百里。詩人不言自己醉心于兩岸飛花的愉悅心情,卻說船兒半天就行了 一百里,以船兒的輕捷,映帶出心情的愉悅,構(gòu)思可謂精妙之至! 再聯(lián)系后二句“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則可以看出,“百里榆堤半日風” 的精妙之處還在于倒插手法的運用。按正常情況,船兒半天行了百里,是在詩人察覺到 “云與我俱東”時才意識到的。這時,那“臥看”時一動不動的滿天白云“與我俱東”——陪伴著我一起向東飄浮。詩人先說“半日”行“百里”,再說這百里旅途是在“臥看滿天”白云的 “不知”不覺中度過的; 說“不知云與我俱東”,是因為詩人沉浸在兩岸飛花和滿天白云相映成趣的境界中,這樣 一來,不僅把詩人心與物游的愉悅心情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而且使全詩所抒之情顯得起伏跌宕,更富于理趣。
此詩的妙處在于,把暮春景象描繪得明麗如畫。兩岸飛花,百里榆堤,滿天白云構(gòu)成一幅濃淡有序、色彩各異而又富于層次性的明麗畫面。使人感到即便是暮春時節(jié),春天仍未失去其美的神韻。
上一篇:潘耒《蓬辣灘》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韓雍《西江第一樓》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