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耒《蓬辣灘》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潘耒
江奔峽束斗風(fēng)霆,嶺外危灘遠有名。
上水纜如穿井出,順流船似擲梭行。
回看旋伏方知險,慣涉波濤已不驚。
潦倒任從瀧吏笑,此心平處地皆平。
蓬辣灘位處瀧水下游。瀧水一名武水,又名武溪。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 “武溪水出臨武縣(今屬湖南)西北桐柏山”,“入里山,山名藍豪,廣圓五百里,悉曲江縣界。崖峻岨,巖嶺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 懸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瀧水。”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這一帶的驚險形勢。詩人潘耒,清初人,入選為翰林院檢討,后因直言敢諫,遭群僚排擠,以浮躁降調(diào),遂棄職歸里。這首詩是他失職后漫游楚粵時所寫,寄寓了自己抱負不得伸展的郁憤與不平。
首聯(lián)總寫蓬辣灘的險峻形勢。瀧水入藍豪山后被兩岸崖壁夾入一條狹長的深澗,一下子束成了細帶,水勢之郁激憤怒可想而知,詩人以 “斗”字形容,只此一字,峽谷之中風(fēng)助水勢,雷霆激蕩的場面如在目前。第一聯(lián)便覺氣勢不凡。第二聯(lián)進一步對江中行船進行描繪,具體表現(xiàn)灘上的險勢。前一句寫逆流,“纜”是纖夫拉船用的纖繩,纖繩牽引著船頭寸寸前行,萬分艱難。由于坡度大,峽谷又窄,自峽口望去,纜繩就好象是從井底穿上來似的,這一比喻把兩崖壁立,峽谷如洞的情景表現(xiàn)得驚心動魄。后一句再寫順?biāo)皵S梭”二字同樣精絕,船還沒看清就已飛梭而去,邈無蹤影。這種夸張建立在親身體驗的基礎(chǔ)上,所以顯得合情合理,既形象又逼真。以上兩句把江峽之險渲染到了頂峰。下面兩聯(lián)轉(zhuǎn)而抒寫自己的感受。前一聯(lián)帶有哲理意味。人處險情之中,總是全力應(yīng)付,無暇顧及其他,等到過來之后,站在觀照者的地位才會驚訝。這里面含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不過針對性更為集中。下句的“波濤”含有雙重意思,既指江水,也指生活中的遭遇。比起政治上經(jīng)歷的風(fēng)波來,蓬辣灘已不足以使人驚嘆了。自然景觀常常能讓人悟出許多生活中的哲理,這是詩人們熱愛自然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后一聯(lián)以自我解嘲結(jié)束,正話反說,與前三聯(lián)形成對勢。既然習(xí)慣于歷險,也就無險可言,只要心不為所動,形勢再危急也如履平地。看上去是對前面詩意的反推,其實在用冷語發(fā)泄自己心中無法排遣的憤激與不平。
全詩氣勢宏偉,寫景逼真,議論與景物溶合一體,富有深刻的啟迪意味。
上一篇:吳偉業(yè)《莫厘峰》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陳與義《襄邑道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