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贄
年年歲歲笑書奴,生世無端同處女。
世上何人不讀書,書奴卻以讀書死。
這是一首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戰斗性的詩作。作為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贄的思想具有極大的叛逆性。他受左派王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對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對程朱理學和一切偽道學,都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大力倡導“童心”說,斥扼殺童心的《六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為“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對封建傳統倫理文化的載體——“書”表現出了鮮明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在本詩中,李贄更以醒目的“書能誤人”為題,以不容置疑的訣絕態度揭露了書能誤人的危害性,并對篤信書本、為書所誤的書奴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具有強烈的異端色彩,體現了一個叛逆者的戰斗風貌。
首句“年年歲歲笑書奴”突兀而起,開門見山,直捷地表現了作者對書奴的批判態度,他稱食書不化、為書所役的讀書人為“書奴”,痛快淋漓,一針見血,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這類讀書人的精神特征,就是盲目崇拜書本的奴性意識。作為一位具有強烈叛逆性的思想家,李贄對書奴所抱的態度是“笑”——這是辛辣的嘲笑,這是強烈的諷刺!在作者對書奴的稱謂和嘲笑中,我們分明可以看見作者對書奴是何等的蔑視和厭惡;而“年年歲歲”用來修飾“笑”,則又清楚地說明作者始終是以一種不妥協的批判精神在與書奴作著堅韌的持久的戰斗。這既是入木三分的“笑”,也是持之以恒的“笑”。“笑”是詩歌的感情基調,也是詩歌的核心意蘊。以下三句從兩個方面展現了這種意蘊。首先是從書奴的行為方式上“笑”他們的盲目、愚昧——“生世無端同處女”。“無端”在此有兩義,一是指無緣無故,如杜牧《送故人歸山》詩:“三清洞里無端別,又拂塵衣欲臥云”;二是指沒有盡頭,如《漢書·律歷志·上》:“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同處女”是一個隱喻,意即“靜如處女”,借指書奴靜心讀書,同時也暗指他們的見識猶如未出嫁的女子一樣平庸淺薄。于此相關,這一句也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書奴們生在世上,無緣無故地并非自愿地醉心讀書,這就說明由“書”所構成的巨大的傳統文化的羅網在怎樣無情地吞噬著人們;另一方面,書奴們窮經皓首,無窮無盡地沉浸于書本之中,以致見識平庸如在室之女,這就在揭露書能誤人的同時,更諷刺了書奴們的甘為書誤。其次,詩歌還通過對比從書奴的行為結果上“笑”書奴為書所誤、為書而死的可悲下場。“世上何人不讀書,書奴卻以讀書死”是說世上所有的人都要讀書,而獨獨只有書奴因為讀書而死。“死”不僅僅是指窮經皓首而致的生理上的毀滅,更指篤信書本而致的心理上的死亡。“哀莫過于心死”,書奴們為書所囿、為書所誤,喪失了任何創造的能力,充其量只能釋微言、注六經,成了一具具活動著的死尸。這是比肉體的消亡更為慘烈的悲劇。作者以書奴因讀書而死的慘劇憤怒地控訴了封建傳統文化(“書”)對人的生命力的扼殺,驚心動魄地展現了封建傳統文化之禍至慘至烈!但是,為什么世人皆讀書、而偏偏只有書奴因讀書而死呢?關鍵就在于書奴們缺乏應有的自主意識和必要的批判精神。因此,這一對比又同時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書奴們盲目信書的奴性心理。這兩種批判雖然對象和側重點不同,但其實質還是相同的。封建傳統文化本來就是一種奴性的文化,書奴奴性心理的產生完全是封建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因此,對書奴奴性意識的批判實際上同時也是對封建文化的批判。
總之,本詩雖然議論的是一般的“書”,但是結合李贄的思想實際來看,它是具有鮮明的指對性的。它通過對書奴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經典、封建文化誤人害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戰斗作用,表現了作者作為封建階級浪子的叛逆精神。但是,由于本詩在藝術構思上做到了特殊性和概括性的統一、指對性和普泛性的統一,因此,它不但能使我們體會到它特有的時代歷史內容,同時也能領悟到超越性的哲理內容:我們在讀書時必須始終高揚一種富于批判精神的自主意識,以我觀書,而不能以書役我,只有這樣,才能積累知識,而不為書所誤。讀書不是為讀而讀,而是為了運用,為了指導實踐。兀兀窮年,經綸滿腹而束之高閣,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只有將從書本學來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實現知識的價值,才能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檢驗和發展。書能誤人,亦能利人,關鍵就在于接受者能否自主地接受、自主地運用。這就是本詩給予我們的哲理啟迪。
上一篇:《乞食·[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代悲白頭翁·[唐]劉希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