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麟之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①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釋】 ①定:額頂。
【譯文】 麟的蹄趾,振興你的子嗣,呵,麒麟喲! 麟的額頂,振興你的同姓,呵,麒麟喲! 麟的頭角,振興你的同族,呵,麒麟喲!
【集評】 《毛詩序》:“《麟之趾》,《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一)
《韓序》:“《麟趾》,美公族之盛也。”(《文選》王融《曲水詩序》張銑注文引)
清·姚際恒:“趾、定、角,由下而及上;子、姓、族,由近而及遠。此則詩之章法也。”(《詩經通論》卷一)
今·高亨:“這首詩,很像是孔子的《獲麟歌》。詩三章,其首句描寫麒麟,次句描寫貴族,末句慨嘆不幸的麟麟。意在以貴族打死麒麟比喻統治者迫害賢人(包括孔子自己)。”(《詩經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今·程俊英:“這是一首阿諛統治者子孫繁盛多賢的詩。”(《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這首詩贊頌公侯子孫眾多。今人高亨認為即孔子作的《獲麟歌》,惜證據不足。聞一多以為此與婚禮納禮有關,此說比較可取。細玩詩意,男家將大鹿獻給了女家,于是納禮者在樂隊的伴奏下唱出了這首歌。由“麟之趾”,而“麟之定”、“麟之角”,由下而上,細細詠歌,把納禮者的深情絲絲繹出。再由“公子”而“公姓”,而“公族”,自近而遠,自狹而廣,既表示了對親家的良好祝愿,同時也使盛隆的氣氛漸次張開。章末“于嗟麟兮”一句,反復詠嘆,增添了詩篇嚴肅莊重的氣氛,也使情感輾轉加深。
上一篇:詩經《雅·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秦風·黃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