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
東坡居士極不惜書2,然不可乞。有乞書者,正色詰責之,或終不與一字。元祐中鎖試禮部3,每來見過,案上紙不擇精粗,書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4,不辭謝而就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5!
東坡簡札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今世號能書者數家,雖規模古人6,自有長處,至于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所謂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與也7。
建中靖國元年乙巳8,觀于沙市舟中9,同觀者劉觀國、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10。
1東坡:蘇軾,號東坡居士。2書:指字。3元祐:宋哲宗年號,1086-1094年。鎖試禮部:在禮部主持進士考試。因考試時封閉考場,故稱鎖試。4龠(yue):古容量單位,等于半合(ge)。5翰墨之士:好書法之人。6規模:意為效法。7“所謂”二句:意為蘇軾書法兼有眾家之長而又有其獨到之處,不落前人窠臼。四子:當指四位大書法家,不詳具體所指何人。易:改變。與:參與。8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建中靖國,宋徽宗年號。乙巳:乙巳日。9沙市:地名,在湖北省,濱長江。10小子:幼子。
【析點】 “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溫潤,無一點俗氣”、“兼四子之有”而又“易之”“不與”,這是黃庭堅對東坡書法的極高評價。然此文價值不僅在此。黃庭堅在題跋中用了不少筆墨繪東坡其人,妙在繪人即論書。
黃庭堅筆下的東坡,既非常人又是常人。說他“非常人”,是蘇氏待人處事不合社會常人之情理:他“極不惜書,然不可乞”,對“乞書者”甚至“正色詰責”;說他是“常人”,恰是他沒有舊日讀書人及為官者的酸腐與禮法:他寫字“紙不擇精粗”,且飲則醉,醉則臥,醒則書,“落筆如風雨”。這既是常人又非常人的情狀,正是東坡的純真可愛處,這真情真性使東坡書法達到“今世翰墨之士”無法“爭衡”的“神品”。山谷真是既在寫人,又在論字,寫人論字,難分難辨。難怪清代學者陳澧讀此文后曾說:“讀此數過,如親見東坡。”我們今天讀此跋文,又何嘗不是“如親見東坡”! 黃庭堅論字,盛贊東坡為書法中的“神仙中人”;我們今天讀此跋文,又何嘗不可盛贊黃庭堅為題跋中的“神仙中人”。
上一篇:《韓幹畫馬贊》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題墨竹為吳鹿友相公一則》原文|翻譯|賞析